俄罗斯还能撑多久(图)
普京(图片来源:ALEXEY NIKOLSKY/Sputnik)
【看中国2022年3月15日讯】普京本来算好的要打闪电战,此前在克里米亚,在格鲁吉亚,都是旋风般取胜的,没想到这次遭遇乌克兰顽强抵抗,以至于俄方军力军备损失惨重。最近甚至传出,俄罗斯要中国提供武器。
法国智库国际关系战略研究所俄罗斯中心研究员Dimitri Minic认为,对人员死伤武器被毁的数字需谨慎处理,但俄罗斯方面的死亡数字仍然很惊人,莫斯科3月5号第一次公布,500士兵阵亡,之后再没有数字,而基辅则称俄军死亡12000人,真实的数字应该在两者之间。美国五角大楼3月8号的评估,俄军死亡2000至4000人,而美国情报机构最新的评估是5000至6000人,这两个数字,第一个已经与俄军当年侵略车臣十年战争死亡的数字接近:4280人;第二个已经大大超过车臣战争俄方死亡人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宣布,乌克兰军人1300人丧生。
Oryx平台根据视频查证评估双方军备损失,截至3月11日,俄军损失186辆坦克,包括被乌军炸毁、缴械,丢弃以及损坏。也就是平均每天损失11辆。还有,损失271辆装甲车,333辆运输车辆,11架飞机以及10架直升战斗机。从统计方法看,这一评估属于低估。车臣第二次战争的俄罗斯军备损失的数据是个谜,但根据俄方自己公布的参与叙利亚战争的数据,从2015到2018,俄军总共损失8架飞机,7架直升战斗机,一到两辆装甲车。
专家认为,仅从严格的计算学角度看,根据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评估,俄罗斯有充足的储备,目前俄罗斯投入乌克兰战争的有15至20万士兵,俄罗斯可以投入的军力为90万,其中28万陆军,这不包括200万预备军人。从军备看,虽然俄罗斯已损失了很多坦克,但它能够行动的坦克有3000辆,主要类型是升级版的T72,还有更新型的T80和T90,仓库中还有10000辆。除此之外还要加上5180步兵作战车辆,1968门自动炮以及6000辆运输军车。
Dimitri Minic指出,近日,一列列火车从俄罗斯开进乌克兰,满载着重型装甲军备,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俄罗斯防御及安全专家Isabelle Facon认为,普京输不起这场战争,所以他做好了投入大量军备的准备,至少要让地面形势转换到有利于或然的谈判,普京的立场看起来丝毫未变。
不过,Dimitri Minic分析,开战仅仅两周,俄方损失相当严重。理由很简单,乌克兰正在发生的战争是一场强度非常大的战争,俄罗斯早已不适应这样的战争。俄方在第一阶段企图实施类似于美国1990至2000那种快速打乱对方战略,主要以“外科手术般精准打击”为主,失败后,被迫早早开始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人的付出和军备的付出代价都很高昂,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场欧洲早已消失的规模庞大的常规战争。
这一战争节奏可能继续在未来延续,包围城市,俄国人最后将面临以死伤惨重出名的街巷战,莫斯科是否准备好了牺牲巨大数量的士兵以达到占领城市的目的?Dimitri Minic分析,在俄罗斯传统战略文化上,人力不足可惜。这点与西方相反,在西方,一个人战死,即被视为是失败。因此,或可预见的有两种局面,俄方在未来数周把战争强度提升到最大化,包括频繁轰炸,缩小包围圈,在最短时间夺取哈尔科夫、马里乌波尔和基辅,或者俄方延迟军队进城,等待补足新的兵源试图在优势地位下展开谈判。但Isabelle Facon分析,目前给人的印象是俄罗斯想尽力避开城市街巷战,他们清楚,等待他们的是什么。
Dimitri Minic认为,无论如何,俄罗斯无法持续地维持现在的节奏。而Isabelle Facon分析,俄方最终可能采取其熟悉的战略,轰炸、炮击,最近几日他们已强化了轰炸,可能在近日会进一步强化和加速,为谈判争取主动。普京“通过战争赢得乌克兰人民的支持”的幻想早已化作了碎片。
另外一个不利因素是,俄罗斯职业军人数量虽然很大,但并非无限。普京最早下令禁止使用新兵,其国防部长绍伊古周三承认,已经动用新兵作战。这说明乌克兰顽强抵抗俄方措手不及,迫使俄罗斯求助于大量新兵,Isabelle Facon指出,派遣这些根本没有来得及训练,也没有强烈作战动机的新兵上战场,这与车臣战争时避免派遣新兵上战场害怕遭至百姓反对的谨慎战略完全背道而驰。
俄军最大的陷阱是必须避免战争延长,造成的后果是军心民心动荡,反战情绪滋长。这一点可以参照当年苏军占领阿富汗的情形,当阿富汗战争不似官方所宣布的最终演变成长期战争,士兵开始人心涣散,而且阿富汗参战的俄罗斯士兵大多也是征来的新兵,既不想作战,又严重缺乏“使命感”。
另外,如果俄军要长期占领乌克兰,俄军将被迫面对熟悉地形的当地人民不断的武装暴动和游击战争,俄军死伤越来越多,开小差,拒绝作战的也会越来越多,
专家们同意,现在面对的实际情形是,乌克兰危机比之前预想的大大延伸,克里姆林宫准备了那么长久的侵乌侵略,现在想退出去也没那么容易。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