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曲》又名《阳关曲》。(绘图:志清/看中国)
王维的《渭城曲》,是唐诗中最经典的送别诗之一。其中最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向来被认为是送别诗的经典之作。那么,首诗里面的“阳关”在何处?后世传承不息的“阳关三迭”又是什么呢?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请朋友你再喝一杯饯别的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小雨、轻尘、驿馆、翠柳、酒杯、阳关、故人……初读淡如水,再读香如茶,最后一回味,却厚重如酒。
在王维的这首《渭城曲》中,我们感受的不是离别的伤感凄凉,而是浓浓的深情和美好的祝愿,正因为如此,所以这首诗才会被谱成《阳关三叠》,千年传唱,成为千古第一送别诗。
阳关,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图片来源:Adobe Stock)
阳关在哪里?为何无故人?
阳关和玉门关都是西域边境的重要边关。
公元前114年,汉武帝经营西域,设置了阳关和玉门关两道关隘,同时还布置了四个郡县,分别是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从此开始,阳关就成为了中原王朝与西域交流的咽喉之地。
阳关和玉门关也就成了“江南”与“塞外”的分割线。“江南”有多繁华,“塞外”就有多荒凉。离开繁华的家乡江南,到了荒凉的异乡塞外,当然就少有朋友和家人啊。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许多文人来到此地,会感慨万千,留下或伤情或感叹的诸多诗篇。比如,盛唐的王之涣所写的〈凉州词〉中就有“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阳关,位于现在的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约60千米,建于汉武帝时期,因其处于玉门关之南,而称之为阳关;而阳关及玉门关亦合称“二关”。是古代陆路交通的咽喉之地,把守着通往西域的南路。
“阳关三迭”又是什么?
阳关本来名气就不小,后来因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诗而更加闻名。诗歌虽然浅显易懂,但是抒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意义的情感,即与亲人朋友的离别,所以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由此,在各种离别宴席上,这首诗频繁拿来演唱,颇为应景。后来,此诗被谱写乐曲传唱,由于诗歌当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此曲又被称为称《渭城曲》(或名《阳关曲》)。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自注:“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可见《阳关三迭》当时已成为饯别名曲,广为流传。
由于当时演奏时曾将其中某些诗句反复演奏三遍,故名《阳关三迭》。
責任编辑: 陈新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