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国两会“稳”字当头 却难掩内政外交挑战(图)

 2022-03-15 00:2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北京 兩會 閉幕
今年人大政协两会仍维持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第三年的“缩短版”议程。(圖片來源:NICOLAS ASFOURI/AFP/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2年3月15日讯】中国今年为期一周的“两会”—政协和人大会议分别于周四(3月10日)、周五(3月11日)在北京闭幕。这场政治大戏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在秋天登场的“中共20大”前酝酿他的第三任期。为避免横生枝节,本届两会不仅时间短,也比往年低调,但从部份代表提出“允许30岁以上未婚女性生一胎”,还有“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等奇葩提案看来,不仅国际地缘政治的紧张情势,而且中国境内自爆发徐州八孩案“铁链女”以来的民怨、疫情防控、经济走缓、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压力都对中共的维稳和统治正当性持续带来挑战。

今年人大政协两会仍维持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第三年的“缩短版”议程,从两周缩短为约一周,被香港《明报》称为史上“最短两会”。

两会低调过场 避免20大前“抢戏”

两会不仅议程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克强等人分别只出席过三场代表团的分组讨论,多场例行性记者会也遭取消,甚至各省市代表团的分组讨论也未开放媒体采访。

《明报》分析,“缩短版”议程不仅为了防疫,也因为今年是中共即将召开20大的政治敏感年,官方不希望两会出任何差错而转移焦点“抢戏”。当然,领导人年纪渐长,会期太长也可能让他们不胜负荷。

两会行礼如仪,看在境内外媒体眼中,已失去过往“中国观察窗口”的价值而更显枯燥,但会中高达487件的人大代表议案以及近六千件的政协提案,却多次成为微博热搜话题。

第三孩免学费 政协“催生”奇葩提案多

“热搜第一”者为政协委员提议的“第三孩免费上幼儿园”,以提升民众生育第三胎的意愿,但此提案引来不少网民吐槽,说:“第一胎都生不起了,哪来二、三胎呢?”

其他与生育有关的“奇葩提案”还有“强制男性陪同休产假一个月”、“开放30岁以上单身女性可生育一胎”等,也都成为微博热搜话题,尤其后者更遭网民质疑是变相鼓励婚外情。

位于台北的台湾大学政治系副教授陶仪芬认为,让人眼花缭乱的催生提案无疑跟中国去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凸显出的严峻情势有关。2021年中国人口净增长仅48万人,出生率创下历史新低,且60岁以上人口已逼近2.7亿人,相当于德、法、英、义4国人口总和。联合国预测数据更显示,中国“全球人口第一”的桂冠恐将于2027年拱手让给印度。

“全球人口第一”地位不保 中国恐未富先老

人口萎缩不仅冲击到中国的劳动力,也将动摇其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的地位,而“未富先老”更是中国民众心中最深的焦虑。然而,催生议案再多,似乎也无法力挽狂澜。

陶仪芬告诉美国之音:“即使没有疫情,它(中国)整个经济发展的势头下降,以及习近平在过去这几年的政治紧缩,其实一般年轻人可能连成家都不太愿意,就也不会生小孩啊!当然有很多的提议,但是如果大陆的政策方向没有大幅度调整的话,我觉得它的效果都很有限吧!”

此外,在习近平推崇德国模式,力促“实体经济”的号召下,有政协委员提案让“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也有人呼吁三四线城市推出“倦鸟归巢”人才回流计划,鼓励40岁以上劳工从大城市返乡,支持乡村振兴和西部大开发,也被视为是反映出中国劳动力失衡、制造业缺工所带来的社会压力。

暂缓“向左转” 官方放缓共同富裕步调

台北学者陶仪芬还注意到,去年北京高调提出的“共同富裕”引发劫富济贫的争议,今年两会中,官方似乎避谈。她认为,中国经济今年预期走缓,且对比欧美国家逐步放宽边境管制,经济也逐渐复苏,中国却坚持锁国清零,在前景不乐观的态势下,中共似乎选择低调应对,并可能把这些“向左转”的政策先缓一缓。

中国过严的防疫政策也是另一个可能的社会乱源。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中国问题分析人士文昭认为,在传染力超强的奥密克戎变种病毒出现后,中国难以维持“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且若继续锁国,恐须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但他说,今年议程未见任何调整防疫思维的建言,显见本届两会在“稳字当头”口号下,持续陷入“内卷”的僵化困境。

文昭告诉美国之音: “今年呢,考虑到中国的这个政治斗争,气氛比较诡异。是不是有人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地对清零提出质疑,我觉得是这次两会的一个看点。如果这次场合不能提出的话,那可能要去纠正它阻力会更大。”

两会现场 俄乌战事几近“消音”

对内不检讨防疫政策,对外,撼动国际局势的俄乌战事,也彷佛不存在两会的报道里。中国外长王毅3月7日举行国际记者会,全程100分钟内,他接受27次提问,其中仅开放路透社记者问及中国对俄乌战况的立场,但随后这段问答则被中国官媒的文字直播直接删除,彷佛没提问过。

但最避讳谈的,往往也可能是中国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因为现实中,俄乌战情胶着势必严重冲击到今年的中国经济,除了忧心中俄关系紧密可能导致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外溢而殃及中国,在习近平的“一带一路”战略中,被视为支撑全球供应链大动脉的货运铁路“中欧班列”,更是直接受到战火波及。

一带一路遭战火冲击 学者:中国GDP增速难保五

位于香港的智明研究所研究总监许桢表示,一连串外部冲击,让已经面临内需收缩、国内外投资消退的中国经济雪上加霜,总理李克强宣布的GDP增速5.5%目标,今年更恐难以达标。

许桢说::“总体来讲,就是(中国经济)三头马车里面的这个外贸,尤其是中国过去五年特别强调的一带一路的战略,其实眼前遇到的风险可以说是空前的。”

尽管中国面对来自内外部政经局势的诸多严峻挑战,但位于台北的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王信贤分析,美中关系仍是中国对外事务的重中之重。他说,从王毅在3月7日记者会上的用字遣词或可看出端倪。

当时王毅创造了许多新词,例如,他将美方高层对中国的表态总结为“四不一无意”。王毅说:“美方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对抗。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四不一无意的表态始终漂浮在空中,迟迟没有落地。”

王毅“金句”连出 凸显美中角力加剧

王毅批评,美方其实不遗余力对中国开展零和博弈式的激烈竞争,不断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攻击挑事。他也质疑,美国“印太战略”是打着促进地区合作旗帜,实则玩弄地缘博弈的把戏,还用了“五四三二”的新词汇来形容美国在亚太摆出的阵势。

台北学者王信贤认为,这凸显示王毅有备而来。他说:“五眼联盟、四边机制、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收紧双边军事同盟。这个五四三二,我觉得,可以看出准备很久的痕迹。在这个记者会里头提了27个问题,最主要的其实应该是放在美中关系。”

在内政力求平稳,外交层面又因为俄乌战局导致中俄与欧美各国间矛盾的持续激化下,几位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学者都认为,从两会这一出“暖场秀”的落幕,到习近平顺利在20大续任前,中共将采取守势,低调应对内外部的局势变化。

不过,学者也说,当曾经的“老大哥”俄罗斯必因轻起战端而导致国力衰退,无力再扮演中国与欧美之间的缓冲角色之际,近几年高调力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习近平,就算想要重回邓小平时代的“韬光养晦”,客观上和西方国家的信任关系也可能很难重建。

 

来源:美国之音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