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当局通过一带一路项目把碳排放输送到其它发展中国家。(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2年2月17日讯】北京当局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历来也强调要携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造绿色丝绸之路。但最近有研究表明,在北京当局对外承诺了碳排放减排目标的同时,也通过一带一路项目把碳排放输送到其它发展中国家。
北京当局的碳排放目标早已为外界所熟知。但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合作进行大规模的基建项目,又让外界对北京当局的碳排放承诺存在质疑。
对输出碳排放的质疑
这种质疑尤其集中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合作的发展中国家。美国丹佛大学国际研究学院助理教授阿尔文·坎巴(Alvin Camba)周二(2月15日)在华盛顿智库威尔逊中心举办的研讨会上指出,“关键的问题是,现在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基建热潮和许多(一带一路)东道国领袖相关的决策动机,都跟随着中国的发展规划,你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还有越南、巴基斯坦,都能看到类似的发展规划。”
他强调,只要有这样的基建规划,就自然会提高对水泥和铁的需求,而这就给这些国家的环境带来威胁。
坎巴在会议上通过数据展示,自菲律宾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尤其是2016年以后,中国在菲律宾投资设立的新公司数目急剧上升,远远超过美国、日本等其它国家,其中尤其是和地产相关的产业。与此同时,中国向菲律宾出口的水泥和钢铁也远远多于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国家。
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兼职助理教授安吉拉·特里托(Angela Tritto)则在研究中发现了随着印度尼西亚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对印度尼西亚投资模式的变化。她在会议上表示,“在(一带一路)之前,有很多采矿投资,但在此之后,碳能源工厂以及矿物原材料和金属冶炼工厂的投资则大幅度增加。”
特里托列出的数据显示,在一带一路之前,印尼有七家碳能源工厂,但在一带一路之后,印尼先后宣布了新上马十七家这样的工厂。她解释说,其中一些新的碳能源工厂实际并不是供应公共能源,而是为大型的私人钢铁制造厂和工业园提供能源;但这些厂家通常技术不高,因而造成很多负面的环境影响。
特里托强调,“当地有人抱怨,虽然印度尼西亚的环境标准已经很低了,但其中一些中国投资的工厂依然不遵守这些标准,有不少人担心这些工业园区带来的健康风险问题。”
承诺与实践的矛盾
坎巴和特里托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威胁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碳排放目标的质疑并不鲜见。早在2020年,非政府机构“全球能源监测”就指出,在中国签署《巴黎协定》并对外界承诺种种碳排放目标的同时,中国的国有企业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对外投资的碳能源工厂明显与这些目标相悖。
据世界科技研究新闻资讯网报道,“全球能源监测”负责人当时曾表示,从津巴布韦到印度尼西亚,中国对外投资的碳能源工厂产生的碳排放,将超出主要发达国家的排放量,而很多这样的工厂将继续运转到2060年之后,也就是中国承诺的碳中和年限之后。
特里托在周二的会议上提到,中国近几年对印度尼西亚碳能源工厂的投资在逐渐减少,这让中国的行为显得很矛盾。她用疑问的口气说,“这对未来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明显的趋势是,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仍然像往常一样做他们的商业,但他们又都签署了巴黎协定,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要实现环境治理。这些现象互相之间是缺少关联性的,口头上说一套,但做的又不一样。”
坎巴和特里托指出,碳排放目标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一个障碍是,当地的精英阶层似乎并不是很在乎碳排放目标,他们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并把一带一路项目看成为“多赢”。
版权所有 © 2006, RFA。 经自由亚洲电台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许可进行再版。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