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报告自相矛盾 放水真的难了(图)
凸显依靠释放流动性支撑经济之路难以为继。(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2年2月12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央行2月11日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有多处内容自相矛盾,既不搞“大水漫灌”,又要“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信贷投放”,凸显依靠释放流动性支撑经济之路难以为继。
据中国央行网站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2021年全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9.95万亿元,在2020年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同比多增3150亿元。从两年平均看,2020年、2021年M2(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分别为9.5%和11.8%。
并且加强了对金融领域的“监管”:清退无牌互联网资管机构、无牌支付机构、股权众筹平台、违规网络互助平台;P2P网贷平台全部退出经营;关闭境内虚拟货币交易和代币发行融资平台;关停封堵境内外互联网外汇交易平台。
但也有些自相矛盾的地方,例如,既不搞“大水漫灌”,又要“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信贷投放”;既要“将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又要“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等等。
这表明中国经济依靠宽松货币环境来维持发展,这条路已经难以为继。
以楼市为例,20年多来,中国楼市没有一个完整的发展周期,即兴起、繁荣和衰退的过程。每次房地产一出现问题,官方就会出手干预,挽救岌岌可危的楼市。
随着中央层面不断重申“房住不炒”,北京当局又提出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三稳”目标。中国央行、银保监会为挽救房地产市场,近期多要求银行放宽房贷,加速房贷审批。但是,此举无助于刺激民众买房的欲望。
无论官方想如何“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最新的报告显示,中国29个重点城市整体成交1429万平方米,同比降幅高达46%。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及深圳市这四个一线城市总成交量为285万平方米,同环比齐跌。至于二线和三线城市,总成交1143万平方米,环比降了41%,同比降了47%,成交量直接腰斩。
目前北京当局经济“稳增长”预期逐渐升温的迹象下,货币政策趋向更加宽松的状态。同时,也是为金融系统救急。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标普)去年12月15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中国银行业的房地产不良贷款率可能升至5.5%。
标普表示,房地产行业面临压力,估计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房地产开发商陷入财务困境,这也将使2021年的整体不良贷款率提高约20个基点,可能会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
标普认为,具有积极风险偏好或高度地理集中的银行持有的抵押品缓冲可能较为薄弱,因此会承受更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