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视疫情为风土病 极权政府怀鬼胎?(图)
图为去年港府围封九龙佐敦区。(图片来源:李天正/看中国)
【看中国2022年1月24日讯】近日香港葵涌邨逸葵楼和映葵楼被政府指定为高风险楼宇,并于22日凌晨四时突然围封映葵楼,2,700居民被禁足。很多居民到早晨起床才得悉大厦将被围封5日之久,批评政府没有提前通知。对于被要求强制检疫,有居民投诉政府安排仓促、指示不清,导致不但无法如常上班,亦无法提前存储食物,更不清楚要何时下楼去临时检测站接受强检。
除了映葵楼,港府于22日夜晚还围封逸葵楼,大厦内的2,600住客同样被禁足5日并接受强检。除了上述两座大厦,被葵涌邨内的其它四座大厦也被围封,居民接受强制检测,但无需禁足。
早前,港府为应对第五波疫情已经收紧一系列防疫措施,包括食肆傍晚6点后禁堂食,关闭健身室、美容院等表列场所,取消中国新年期间的大型活动直至年初四。鉴于近日葵涌爆疫,很多专家都认为政府初四放宽防疫措施的机会微乎其微。
继全港幼稚园、小学停课后,20日教育局还宣布,全港中学必须在24日或之前暂停面授课程,停止所有校内活动,与现时全港小学、幼稚园及幼稚园暨幼儿中心的安排一样,直至学校中国新年假期结束。
港府劳师动众、大规模围封住宅小区,加上安排混乱,导致民怨沸腾。虽然林郑把“清零”改称为“动态清零”,不过不少市民都质疑港府的防疫手段是否可行。
目前全世界都意识到新冠病毒虽传播性强,但死亡率低,在国民大量接种疫苗、做足防疫措施、保持适当社交距离后,“与病毒共存”就成为普遍共识。毕竟封城、隔离等严格的“清零”政策不但影响人民生活,破坏社会秩序,亦令经济受挫,对国民所带来的痛苦远大于病毒本身。政府必须平衡“防疫”与“经济、民生”的关系,“与病毒共存”的中庸之道便成为上策。
19日,英国首相约翰逊宣布新冠病毒在英国已经成为“风土病”,取消一系列防疫措施,包括在家办公和口罩令。不少港人也认为可将新冠肺炎视为香港的“风土病”(Endemic)。所谓“‘风土病’,是指在某个地方内,毋须境外输入便能在社区内长年持续出现的疾病”。
世界各地都有专家预计新冠病毒会长期存在,并在社区传播,不过民众无需因此紧张。港大专家薛达(Siddharth Sridhar)指疫苗出现后,新冠病毒的死亡率显著下跌,全球大量人口都具备了对抗病毒的免疫能力。虽然这种免疫能力无法阻止再度感染,但可以防范再度感染后的重症、长期病症及死亡。
今次很多Omicron确诊患者更是无病症感染。换言之,在人类具备相当免疫力后,疫情变得相对温和。政府无需如临大敌般地“清零”、“动态清零”、“社会面清零”。
视新冠肺炎为香港风土病的提议其实并不为过。翻查数据,2018年香港冬季流感共录得570宗严重个案,其中382人死亡。2019年香港冬季流感共录得625宗严重个案,其中357人死亡。而新冠疫情爆发已两年,截至1月24日香港共录得13,034确诊个案,其中213人死亡。
香港作为一个人口极度稠密的地区,每天都有大量市民、学生乘搭港铁和巴士,车厢被“迫爆”是日常。根据资料显示,2020年港铁每日平均载客量约为316万人次,去年7月,周日一度升至432.1万人次。
疫情在人口稠密的香港并不算严重,有赖于港人的防疫意识。2003年香港爆发沙士,导致299人死亡。事件如一次全民大练兵,大家都清楚有病要戴口罩,勤洗手,常用酒精搓手液等。今次疫情来袭,香港人亦自觉带口罩,自觉遵守社交距离等防疫政策。
当疫情未造成大面积伤害之时,政府严格的防疫措施却成为更大的伤害。民间亦担心“清零”只是幌子,当局真正的目的是“以疫谋控”、“以疫谋管”,其后将大陆的社会信用制度引入香港。如上所述,香港的疫情并不严重,但港府仍然拒绝放宽社交距离措施,以“限聚令”禁止公共场所出现4人或以上的集会。港府也以疫情和“限聚令”为由禁止民主派于过往两年举行六四和七一集会。可见,所谓“清零”,只是一个借口。
1月11日,有15名立法会议员向特首林郑月娥发出联署信,建议将手机应用程式“安心出行”实名制,并扩充现时“安心出行”的功能,提供定位和上传行程记录服务。联署信还建议政府建立加密的中央数据库,借鉴大陆“健康码”的颜色警示功能,令持“黄码”或“红码”的人士无法进入某些场所……
一旦实施,香港将如同大陆般成为一个大监狱,任何身体健康但反对政府的港人,其健康码就会被转为“黄码”或“红码”,无法乘搭公共交通工具,进出餐厅、商场、超市等场所……这就是极权政府“以疫谋控”的终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