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清零”政策创伤经济 IMF料GDP放缓至3%(图)


香港政府应对疫情的“清零”政策正在影响着经济。(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2年1月21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香港政府应对疫情的“清零”政策正在影响着经济,人才和外资都在撤出香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预期,香港今年的经济增长(GDP)会放缓至3%,较去年低3.4个百分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示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代表团上月完成对香港经济发展的定期访问,1月20日发表初步评估总结。IMF指出,预期香港经济今年会有3%的增长,但各个经济环节的复苏步伐并不一致,私人消费会有滞后,部分原因与应对疫情实施的“清零”政策有关,例如,旅游业和接触密集型行业将持续受压。

IMF建议,香港政府财政支持应更具针对性,如向低收入家庭增发消费券和建立失业援助制度。

通货膨胀(通胀)方面,香港政府统计处1月20日公布,反映通胀的消费物价指数(CPI)由11月的1.8%升至12月的2.4%,略低于预期的2.5%。全年计算,香港去年的通胀率为1.6%。而IMF报告则预期,CPI会逐步回升至约2%。

IMF的报告还提示了金融方面的风险,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债务带来的冲击。

针对IMF的报告,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港府会继续密切留意最新经济状况,以维护金融稳定和促进平衡、包容及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去年8月香港政府上调印花税率0.03个百分点至0.13%开源,已引起证券业批评影响市场交投量。

据法广RFI和《明报》报道,冠域商业及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关焯照认为,一旦开征新税项,难免影响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竞争力。以资本增值税为例,美股市场虽有此税项,但却没有香港已有的交易印花税,香港开征增值税,可能有后遗症;另外,增收股息税则会减低国际投资者购买本地收息股的吸引力,凡此均须考虑。

香港应对疫情的“清零”政策伤经济

Omicron在全球范围内再次引发焦虑,导致一些国家发布旅行禁令,同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大陆仍坚持极其严厉的清零政策。即哪怕只是出现了一个感染病例,一个小区、乃至一个城市就会被全面封锁。而且,香港紧随中国大陆政策,仍然是少数坚持对任何感染病例采取清零政策的地方。

特别是近期,香港政府为了达到“清零”目标,把社交距离措施延长至中国黄历新年期间,引起不少港人和多个行业强烈反弹。舆论批评港府无视疫情发展,把政治考虑凌驾于医学,和国际主流背道而驰。

据美国之音1月20日报道,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原助理教授黄伟国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所谓“清零”并没有足够医学理据支持。“透过控制疫情管控人民的资讯与行动,透过所谓封小区让地方干部、官员有事可干。这种控制从官方口中是必须的,但是管控本身存在反效果:当局越是控制,居民越不汇报疫情。他们担心汇报后会‘人间蒸发’。这反而导致疫情有较大机会恶化。”

香港曾经被认为是对全球人才最有吸引力的城市之一,如今,许多专业人士却回避香港,虽然一些公司提供的薪酬待遇在业内属于高水准,但人才仍然被港府的防疫政策赶出这个国际金融中心。

国际企业商会已经多次警告,香港严格的防疫政策可能造成香港的人才和投资流失。现在人力资源人士和搬迁公司说,人才正在外流。

对于美国、日本企业撤出香港,熟悉中国政治的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政治学教授冯崇义此前对自由亚洲电台分析指出,因为美国及日本明确地将中共看成对手,尤其是美国商务部已对在香港的营商者发出警告。

冯崇义说:“一旦实施《香港国安法》,一国两制已经不存在。原来香港的特别关税也正在消失,已经没有优势,所以日本和美国是根据国家法律的政策,评估他们的商业风险,在香港太高,所以撤离。”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商会警告,随着收紧防疫限制,或出现一波西方企业高层出走潮。自全球爆发疫情以来,企业高层及家人进出中国一直极为困难。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文龙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