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天:供给方已经夺回了话语权(图)
【看中国2021年12月6日讯】前苏联解体之后,世界进入了单极时代,也进入了和平时期。在这样的时期,各国集中发展经济推动了经济产出的不断增长。当产出不断增长之后,如何扩张本国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就是各国关注的核心问题。
此时,各国的进口税率就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空前高涨的时期,源于这个组织负责协调各国将进口关税降低到低水平上,这极大地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美国政府在2018年发动贸易战本质是为了扩大对中国的出口、压制来自中国的进口从而缩减贸易逆差,这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大家都在努力扩大自己的净出口。
这是供给过剩的阶段,全球经济的需求端掌握着话语权。
一、从今年开始,变“天”了!
2014年之后,以石油、农产品、伦铜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供给(包括勘探投资决定的供给潜力)不断收缩,供需关系得到不断调整。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之后,以天然气和煤炭价格暴涨为标志,说明供给的剧烈收缩在推动全球产业链加速断裂,供给方已经夺回了话语权:
第一,2020年12月,俄罗斯宣布对出口至欧亚经济联盟(欧亚经济联盟是由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亚美尼亚组成的国际组织)以外国家的小麦征收每吨25欧元的固定税,并对出口至欧亚经济联盟以外国家的小麦、玉米、大麦和黑麦实施出口配额,配额是1750万吨。超过配额的出口谷物将征收产品关税价值的50%的税额,且每吨征税额不少于100欧元。配额的有效期从2021年2月15日至6月30日。俄罗斯明确表示,出台上述措施是为了抑制国内主食价格的上涨。
在主要国家中,俄罗斯打响的是控制基础商品出口的第一枪。
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占全球出口总量的21%,对全球的小麦和谷物市场具有重大影响力。俄罗斯对农产品出口征收关税并实施配额制度,助推了国际农产品价格。阿根廷也出台了控制肉类和农产品出口的政策。
第二,今年下半年全球开始爆发严重的化石能源危机,煤炭和天然气短缺导致电厂发电不足,让欧亚部分国家出现了电力短缺。现代各国对电力的依赖性十分严重,停电不仅会导致企业无法开工,城市还会成为死城,所以,各国都只能力保发电用气、用煤,其他行业的用气、用煤就会被挤压,产出下降。
除了发电之外,天然气、煤炭还有另外一个主要用途就是用于制造尿素,当尿素企业开工不足、尿素产量下降之后,出口就会下降,结果让韩国等国家出现了尿素短缺,这是又一个基础商品出口被动收缩的例子。
如果目前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到明年春季有可能爆发全球尿素供给危机,这对于农业不是好消息。
第三,在北美地区汽车、燃油的重要性与食品一样重要,没有燃油就没法出行,就无法工作和购物,北美主要的运输方式是汽运,燃油价格上涨会快速地推动终端商品价格,进而推动通胀,而燃油短缺会直接导致城市停摆。
目前,美国正在联合中国、印度、日本等国抛售石油储备以打压燃油价格,这种措施从长期来说无济于事,是拜登政府在饮鸩止渴,源于抛售完毕之后,各国就要面临如何回补储备的问题,只要原油生产没有得到根本性质的改善(在数年内这是不可能的,源于过去七年的勘探投资在不断下滑),各原油进口国回补储备的过程就会给原油价格火上浇油!
美国官员对此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们开始建议拜登政府禁止石油出口,当抛售储备对油价的压制作用消失之后,预计拜登政府只能走上这条路,否则在明年的中期选举和2024年大选中民主党会溃不成军。
或有人说,美国实行的是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不会禁止石油出口,这种说法很偏颇。美国社会根本无法承受燃油价格快速上涨以及燃油短缺所带来的冲击,一旦局势恶化之后,它会立即行动!
美国过去也有禁止原油出口的先例。就是基于上述原因,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开始美国就曾经在四十多年内禁止石油出口(加拿大和墨西哥除外),直到2015年12月才解除禁令。
第四,即便美国在明年开始禁止石油出口,它也不是先行者。
2021年以来,欧佩克+不断拒绝美国等其他国家的增产要求,实际就是在控制石油出口的行动。欧佩克+之所以敢于这么做,原因之一自然是自身的闲置产能已经不足,更重要的原因是原油市场已经进入了紧平衡的阶段,它们并不担心自身限制出口之后其他产油国会抢占自己的市场份额。
第五,印尼是全球大宗商品出口大国,锡矿、镍矿、铝土矿、铜矿和棕榈油等基础商品供给在世界上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正在制定相关商品出口计划,有些计划已经落实。印尼已经计划停止毛棕榈油出口。尽管欧盟抗议,印尼仍停止了镍矿石出口。
印尼政府还表示,可能会在明年停止铝土矿出口,在2023年停止铜矿石出口,在2024年停止锡矿石出口。
在大宗商品供过于求的时期,印尼不敢这么做,源于一旦自己限制出口就会被其他国家抢占国际市场份额。可今天,供给已经成了瓶颈,印尼就敢于控制自己的基础商品出口,要求需方将产业链建设在印尼,以实现吸引投资、提升出口商品附加值的目的。
印尼的算盘打的精。
从次贷危机之后,我们度过的是供过于求的物质丰富时代,长期供过于求就会导致商品价格低迷,而价格长期低迷时企业就会减少在相关领域的投资,让供给潜力不断下滑。
2011-2020年全球油气勘探投资示意图(作者博客)
上图是2011年至2020年全球油气勘探投资示意图,从2015年开始就处于很低迷的状态,如果考虑这一时期美元还在不断贬值,勘探投资的真实下降幅度远高于图形中的数字所示。2020年的疫情爆发导致油气价格下跌更让油气勘探投资暴跌,这说明未来数年内油气的新增产能甚少,而旧矿井的产量会不断下降,这就让供给成为主要矛盾。同时,这个图形所代表的又绝不仅是油气勘探投资的下滑,而是所有基础商品投资的长期低迷,源于在过去的六七年中所有大宗商品的价格都十分低迷,低迷的价格意味着低投资收益率,就会导致投资低迷。
在这样的时期内,由于物价低迷,利率处于历史性的低位(欧洲和日本更开启了历史上从未出现的负利率),就让全球资本集中在资产价格和金融领域,形成资产价格泡沫。
但供给被长期削弱之后,最终就会因供给问题导致全球产业链断裂,这就是2021年体现出来的现象,天然气、煤炭、汽车等产业链出现了加速断裂,供给方掌握了话语权。最典型的表现是,美国的主要煤炭生产商已经将明年的产量全部预售了出去,而欧洲的天然气持续短缺,供给方已经成了“爷”。此时,或为了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印尼、俄罗斯、欧佩克+)、或为了压制本国的通胀以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美国、俄罗斯、阿根廷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就开始控制居于产业链最前端的基础商品出口。
二、为什么世界会出现如此惊人的、快速的转变:从供给过剩快速过渡到了供给短缺?
过去十几年是各国央行肆意印钞(量化宽松)的时代,负利率代表肆意印刷的纸币还在升值,这是不是在违背常识?这种情形之所以出现是因为特殊的背景。
引发2008年次贷危机的深层次根源是供需错配(需求不足),这已经是定论,泡沫破裂之后所开启的就是通货紧缩的时代,物价具有强大的下跌压力,只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肆意滥发的钞票才能实现价值稳定甚至还会升值(负利率)。
对于这一点或有朋友难以理解,可参考1929年的大萧条。1929年大萧条爆发后,美国物价惨跌,美联储调低了美元的含金量,然后就可以放大美元发行量,本质就是通过增加钞票发行量来抵御通货紧缩。基于当时物价下跌的压力让调低了含金量的美元购买力依旧可以保持基本稳定。这与过去数年美元、欧元、日元不断进行量化宽松但价值却可以基本保持稳定的原理是一致的。
虽然央行肆意印钞,但基于供给过剩、价格低迷的原因,钞票就不会进入商品生产领域,而是不断进入金融领域制造资产价格泡沫。基于供给过剩,需方就掌握了话语权,所以,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出口是所有国家关注的焦点,很多国家为了扩大出口还或明或暗对出口进行补贴,目的是扩大本国商品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
但随着时间的不断延续,供需关系不断调整,投资下降导致供给不断削弱,最终就导致供给不足而诱发的产业链断裂,让供给快速收缩,这就是今年体现出来的经济现象,供给方开始翻身做主人!
三、全球通胀走势
当各国开始控制或禁止某些基础商品出口之后,带来的是与该种基础商品相关的全产业链断裂,推动全产业链商品的价格,最终刺激所有国家的通胀。而当能源、粮食的国际贸易量小于需求之后,就会产生供需缺口,在进口国的带动下,全球的通胀就有可能失控。
通胀加速上行或失控,就会快速推动利率,因此预计从明年的某一时点开始将开启利率连续上涨周期。一旦全球疫情缓解,就可能形成全球利率快速上升的起点。
美东时间11月30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说“是时候放弃‘暂时性’通胀的说法了”,他终归还是回归了诚实,这是在给未来的利率走势背书。
这是就业大迁徙的时代,也是人口流动大转向的时代。
过去人们追逐全球产业链末端的工作,主要是资产与服务领域,根源在于人们认为供给永远是过剩的,在产业链末端就业更容易获得高薪,商业机会也更多。但从今年开始,供给端工作的地位和待遇会不断上升(比如,今年“电老虎”的地位已经上升了很多),相对资产与服务领域的工作会逐渐建立起优势地位,这一趋势至少还会持续十几年,这就形成了就业大迁徙,也形成人口流动的大转向。高薪工作也会逐渐从全球产业链的末端逐渐向前端转移。
在这样的大潮中,企业也更应该努力将自己的业务向中、上游拓展。
或会有个别朋友说,现在还看不到相关迹象。
四年前就曾说过,如果仅为了生活,应该努力争取在体制内就业,军警的地位和待遇也会快速上升,当时进入这些岗位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可那时有很多人看不上这些岗位,源于这些岗位无法让自己“发财”,也就看不到相关的迹象。但如果您再看看今年国考的场景,再看看北大、清华、人大等名牌大学的博士硕士去争抢江浙基层(街道办)公务员的岗位,就知道这是潮流——畸形的潮流。但今天,要获得这些岗位的难度已经比那时要大了很多。
因此,今天说的也就是潮流。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