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示弱”也是一种智慧(图)


学会示人以弱,才是顶级智慧。(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生活中,我们习惯性的认为:只有强者,才能占上风。但其实,那些懂得“示弱”的人,往往会走得更远。

一、示弱不是无能 而是一种智慧

商荣曾问老子:“为何一个人年老时,牙齿掉光了,舌头却还在?”

老子答道:“牙齿之所以都掉了,是因为它过于刚强;而舌头知道何时展现柔弱的一面,所以能够存在得更长久。”

不知道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人:

明明做错了事情,却死活不肯服软;明明不懂的东西,非要假装很懂。他们做任何事情,都喜欢强出头;在别人面前,永远不甘示弱。结果往往因过于逞强,不肯认怂,而在现实中处处碰壁。

真正厉害的人,遇事就懂得适当示弱,给自己留有一个台阶和余地。

民国时期,26岁的沈从文,已然是文坛最受瞩目的新星。他有一次受邀到大学里讲课,许多学生慕名而来,挤满了整个教室。沈从文刚走上讲台,就被当时场面给吓到了,他愣是在台上呆呆地站了十多分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等他缓过神来,只好一面低着头讲课,一面在黑板上抄写提纲。原本预备讲一个小时的课程,不到十分钟就全部说完了。

底下的学生,开始有些躁动,台下小声地议论着。

这时候,沈从文拿起一支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

看着这句话,台下的学生都站了起来,并回报以理解和鼓励的掌声。

沈从文用弱者的低姿态,来坦诚自己的不足与紧张,既得到了学生们的谅解,又化解了自己的尴尬。

有人说过一句话:“弱者逞强,只会被人当成笑话;强者示弱,反而会赢得别人的好感。”

毕竟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擅长的一面。

内心虚弱的人,才会时时刻刻争强好胜;心里平和的人,早就无惧别人的眼光。

示弱不仅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手段,更是一种以柔克刚的力量,能在无形之中化解很多问题。

人生在世,过刚易折。学会示人以弱,才是一种处世的大智慧。

二、示弱不是认输 而是一种格局

很多人都学过《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卿后,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羞辱他。蔺相如听说后,便处处回避廉颇。

别人都认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可蔺相如却说:“秦国不敢攻打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我们若冲突,最后得便宜的是秦国。我之所以躲着廉将军,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听到这番话后很惭愧,于是负荆请罪,和蔺相如成为至交好友。

适时退让,不是认输,而是有着清醒的认知。在国家的利益面前,个人的面子根本又能算什么呢?

示弱不是软弱,只是强者隐藏实力的表现。真正厉害的人,从不在意别人眼光,也不计较暂时的成败得失,不囿于眼前的鸡毛蒜皮。他们懂得,逞强赢得一时,示弱才能赢得一世。

学会隐藏自己的锋芒,不仅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格局。

三、示弱不是懦弱 而是一种修养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犹太富翁,事业非常成功,遭到很多人嫉妒。

他的一位竞争对手,便拜讬一个记者去采访他,想获得一些八卦情报。

记者到后,仆人端来咖啡,富翁喝了一口,立即大叫,“太烫了!”咖啡杯随之滚落在地。

等仆人收拾好,富翁又拿出一支香烟。记者看到,他把烟叼反了,便赶紧提醒他。

富翁听到这话,慌忙将香烟拿正,没想到在慌乱中打翻了烟灰缸。烟灰缸掉落地上,地板也被弄脏了。

平常挥金如土、趾高气扬的富翁连续出了几次洋相,令记者倍感意外。这种状况,采访很难进行,于是记者便找个借口匆匆告辞。

走出门外不久,记者才突然反应过来:原来他的来意,或许富翁事先早已知道。但富翁没有辱骂,也没有粗暴地把他轰出去。反而为了不让他难堪,只是故意装疯卖傻,好让他自己主动离开。

很多时候,故意示人以弱,不仅是化解危机的策略,也是宽厚博大的胸怀,更是为人处世的准则。

善于“示弱”的人,会给更多的人表现的机会,对别人是一种尊重。

学会“示弱”的人,不争不抢,也让自己得到更多人的拥护和欣赏。

俗话说:“退一步,乾坤即大;饶一着,万虑方休。”

很多时候,示弱也是为他人着想。在一进一退之间,更能看出一个人的涵养。

王阳明在《陈言边务疏》一文里曾写过“示弱四诀”:“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或捐弃牛马而伪逃,或掩匿精悍以示弱,或诈溃而埋伏,或潜军而请和,是皆诱我以利也。”

当你遇到强大的对手时,千万不要跟人家硬碰硬。韬光养晦,隐藏实力,不与别人争锋,避其锋芒,才能保全自我。

示弱,不仅是用兵良策,也是为人处世之道。

处处逞强显能,不是明智之举;懂得守拙藏锐,才是顶级智慧。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