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起源避祸 当天还要做哪些事儿?(组图)


重阳节传说是避祸。(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今天(10月14日)是重阳节(黄历九月初九),又名秋祭,是中国人凭吊先人、敬老尊贤的传统节日。“重阳”也叫“重九”,是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重叠,谓之重阳,由于“九九”和“久久”同音,有长长久久的含意,因此有长寿之说。重阳节因此又发展为“敬老节”。

今日的重阳节,敬老的意义远大于原有的避祸传说了。但是重阳节从最早的典故中,避祸可是第一位的喔!

重阳节的传说

有关重阳节的传说,最早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日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婓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蜗祸可除。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䴗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日,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民间故事继承了《续齐谐记》的故事梗概,再添上民间艺人想像创造的情节,又产生了另一种的重阳节传说。下面这则是采自河南的民间故事:

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人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耕田种地,安分过日子。但有一天,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原来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瘟疫散布,人们受难。

桓景听说在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他就前去拜访,寻求解救之法。千山万水走遍,却找不到仙人纵迹。

一天,桓景的面前站着一只雪白的鸽子,鸽子向他点头,他走近,鸽子就飞了两三丈远,落地后又不断地向他点头。就这样,桓景跟着白鸽,找到了费长房的仙居。

桓景走到门口,恭恭敬敬的跪了两天两夜。到了第三天,大门开了,一个白发老人笑着对他说:“请跟我进院吧”。这位就是费长房。他给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让他练习降妖的法术。

有一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说完,就用手招来一只仙鹤,把桓景载回汝南去了。

九月九那天,桓景就带着全村老小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分给每人一片,让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说是可以避瘟疫。安排妥当后,他就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村中,斩杀瘟魔。

此时,汝河里狂风怒吼,瘟魔出水走上岸来。抬头看见人群都在山上,它便冲至山下,却被酒气及茱萸的香味熏得不敢上前。一回头,又看见手执宝剑的桓景,双方打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打斗不过,转身欲逃。桓景掷出宝剑,把瘟魔钉死在地上。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人们就把九月九日登高避祸的习俗,一代代的传到现在。


民间把黄历九月称为“菊月”。(图片来源:Adobe Stock)

重阳节的习俗

海内外华人将绵绵孝思在每一年的重阳节里源远流长,代代相传。但是敬老是重阳节的演变,传统的习俗也要了解、去做喔!

1、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2、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3、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民间还把黄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4、插茱萸和簪菊花: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消灾避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