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放学(图片来源:Tim Graham/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1年9月6日讯】一个小姑娘,这两天被无数人崇拜,被封为“反矫达人”,她的言行更被称“女王行为”。
事情是这样的:前两天不是开学第一天嘛,记者去学校采访,没想到遇到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小姑娘,最终呈现出又一经典采访画面。
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这个记者的思路。
记者:害怕开学吗?
女孩:随便。
记者:对这个学校有什么期待吗?
女孩:没有。
记者的问题,像是一个早被设置好的程序或轨道,片汤话地进去,再片汤话地出来。又像是一个相互配合的表演,彼此都应该知道该如何走个过场,平稳无事地演完,任务就交代了。这样的程序和表演,早已持续了很多年,也没出过什么问题。
可没想到,一个“随便”一个“没有”,把记者给整不会了。因为表演者不配合,整个事情脱轨了,出BUG了。
记者明显愣了一下,估计她完全没想到会有孩子这么回答。面对镜头,阳光明媚的孩子们,不都应该会说期待新的同学新的开始吗?
记者明显不死心,她开始试图把采访拉入正轨,试图修复这个BUG。
记者:为什么呢?
女孩:不知道。
(记者沉默许久,露出尴尬却不失礼貌的微笑。)
记者给了这个小女孩一个修补的机会,可能在记者看来,她给了个台阶,识趣的人肯定就顺坡下驴了,没想到迎接她的却是更加斩钉截铁的“不知道”。
记者的沉默和尴尬,是一次始料未及的NG,暴露的是一场引诱的失败。
看这么问不奏效,记者换了一个问法。
记者:嗯……新学期有什么新的愿望吗?
女孩:嗯?
记者:新学期有什么新的愿望吗?
女孩:没有。
记者:没有愿望啊?
女孩:嗯。
记者:你一点小心愿都没有吗?有没有小心愿啊?
女孩:没有。
记者:希望怎么样有没有?
女孩:没有希望。
“有没有新的愿望”这个问题,在短短的时间里,被记者问了6次。
即使在小女孩回答了“没有”之后,记者还是锲而不舍地继续追问,甚至不给孩子留下思考的时间。这样连珠炮的攻势,只是为了炸出一个她想要的,或者是符合某种要求可以交差的答案。
可自始至终,小女孩都没有给出他们想要的答案。尤其是最后一句“没有希望”,戳穿了所有的矫情与粉饰。
记者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答案呢?
发布这个视频的账号,同样发了另外一条开学第一天的视频。老师问同学们“开学的第一天大家开不开心?”所有同学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回答“开心!”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撒贝宁问现场的学生“同学们,想不想见见这三位(在空间站里的)叔叔?”,又是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回答“太想了”。
无非就是类似的答案,乖巧,识趣,不节外生枝。
可问题在于,问问题的时候,他们并不期待你的答案,因为他们早在心里替你回答了。或者说,早在问题提出前,答案就已经写好了。
虚伪,矫情,假大空,粉饰太平,我们的社会里,到处都充满了这样无需回答的问题,不用思考的答案,以及自问自答的对话。
但最可怕的是,整个社会在系统性地把这一套教给我们的孩子。规范的站姿标准,说话语气的抑扬顿挫,精心策划的仪式感,背书一样抒情似的回答,言不由衷的假话,自己都不理解的表态……我们在这样的氛围下长大,早已对那些虚假脱敏,习焉不察,顺着轨道去说去做就可以了。可一旦有人脱轨,就会有家长、老师和领导循循善诱,引导你回归正途。正如视频里的记者,一直在引诱小女孩在表演虚假。
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每个人都能感受得到,但却不知该如何命名的虚伪。这虚伪,又像是房间里的大象,每个人都看到了,却又都假装它不存在。
在最近的《脱口秀大会》里,呼兰讲过这么一个段子:我刚开始说脱口秀的时候,一部分原因是上台说脱口秀可以不用抢票,谁知道一路说到今天。现在记者再问我当初为什么要说脱口秀,我说那是为了要把欢乐带给人间。经常是记者没咋地,我说咱暂停一下,我有点感动到自己了。记者说我真没想到你说脱口秀是为了要把欢乐带给人间,我说我也是刚想到的。
虽然是段子,但是它却揭示了一个担忧:弥漫于社会各处的虚伪,是不是已经不知不觉被我们自己规训到自己身上了?不用别人要求,我们自己早就学会了那一套。
难道喊出那句“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的,只能是孩子吗?
那条记者采访小女孩的视频底下,有条评论说:小小年纪既已看透世间虚伪,绝不配合你的粉饰。可在我看来,这个小女孩可能没有那样锐利的目光,可能她只是还没学会那些冠冕堂皇的场面话。
一想到这里,我就特别希望视频发出来之后,这个小女孩能够受到表扬或者什么都不受,而不是被家长老师责怪不懂事。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