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三国陆逊 贤臣的胸襟关乎事业成败(图)

 2021-08-28 14:0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三国时期的吴国将领陆逊
三国时期的吴国将领陆逊(网络图片)

在面对个人私怨与用人公事问题上,历史上的雄主若此,那些贤臣也不逊色。比如,三国时期的吴国将领陆逊和蒋钦。

陆逊堪称东吴的社稷之臣,败关羽、破刘备的,就是此公。当时,陆逊向孙权建议,挑选山贼中的精锐以扩充军队,即“可大部伍,取其精锐”,孙权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命他为帐下右部督。正好叛贼首领费栈被曹操策反,煽动山贼作乱,陆逊奉命讨伐,迅速将山贼击败。陆逊却趁机强征当地百姓参军,老弱的也要充当后备军。陆逊在得了数万军兵后,便“宿恶荡除,所过肃清”,胜利返回芜湖。

这时,会稽太守淳于式就上表说陆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这应该不算诬告,毕竟陆逊趁机扩大了征兵范围。陆逊回到芜湖后,却说淳于式是个好官员。孙权就不解了,问陆逊道:淳于式告发你,你却推荐他,为什么呢?陆逊说:淳于式的本意,乃是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所以告发我。如果我再诋毁他,就会扰乱您的视听,此风不可长。孙权听了就很赞叹说,这的确是谨慎敦厚的长者处事的方法,我看其他人很难做到。

你在主管面前说我坏话,我也在主管面前说你坏话,很多人的“梁子”就这么结下了。陆逊则有非一般人的见识,结果当然也非一般人所能想到。有的人因此评价说陆逊这样做,其实很精明圆滑,但从做人的角度讲,陆逊很宽厚;从做官的角度看,陆逊也很公道。不挟私恨而蔽贤能,正是贤者之德,又岂是一般论者所能体察?

蒋钦是孙权的右护军。当时的芜湖令徐盛,收捕并斩首了蒋钦的一名手下。后来,曹操攻打濡须时,蒋钦和吕蒙统领军务,徐盛就时常怕蒋钦“因事害己”,给自己穿小鞋,但蒋钦却总说他好。孙权就问为什么,蒋钦说了一段话:“臣闻公举不挟私怨,盛(徐盛)忠而勤强,有胆略器用,好万人督也。今大事未定,臣当助国求才,岂敢挟私恨以蔽贤乎!”于情于理说得极是透彻。

“公举不挟私怨”“岂敢挟私恨以蔽贤”,今天听来仍令人感喟。说到底,还是心里把公与私的问题分得很清,始终以公为大、私为小,认为以私废公、公报私仇是大恶。

历史上,这样的开明贤臣还有很多。比如萧何与曹参。这两个人,当初做小吏时,还是好朋友。但在后来为相为将,关系反而不好。到了萧何病重时,孝惠帝就来问他的口风:“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萧何却说:“知臣莫如主。”孝惠帝只好问:“曹参何如?”萧何说:“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史书上这简单的几句对白,意味深长。孝惠帝这一问,有尊重萧何的意思,也或有知道萧何与曹参关系不好的成分。而萧何的回答,也很有趣,这里就不详细分析了。但萧何这一句对孝惠帝用曹参的评价,却是很见其胸襟。而在曹参为相之后,同样也不计较于个人恩怨,没有另搞一套、另起炉灶,把萧何的那一套推倒重来,而是“一张蓝图绘到底”,“萧规曹随”的典故正出于此。

想来,那些胸怀天下、谋深虑远的人,往往不会为私人恩怨所蔽。也正因此,他们才能立其功业,成其贤名。相反,只有那些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的人,才把私人恩怨看得很重,当然,也就干不成什么事。

責任编辑: 岳君仁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