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经】《吕氏童蒙训》中的劝世箴言(图)


《吕氏童蒙训》是一部侧重伦理道德教化的童蒙课本。(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忍经》为元朝人吴亮所著。元成宗大德十年丙午(公元1306年),杭州人吴亮汇集历代名人有关“忍”的言论和历史上隐忍谦让、忠厚宽恕的人物、事例汇编而成《忍经》一书。《忍经》是一部寓意深刻、济世劝好的良书。

《忍经》中有近百个故事,是历史上真实人物关于“忍”的实例。本篇笔者为读者介绍《忍经》选录的数则《吕氏童蒙训》中的劝世箴言

吕氏童蒙训》又称《童蒙训》,为宋代吕本中撰。吕本中编撰《童蒙训》,是以他的曾祖父吕公着、祖父吕希哲、父亲吕好问为主线,凡涉及能颂扬其祖辈长处的有关人物的点滴事件及言论都加以汇集。《童蒙训》是一部侧重伦理道德教化的童蒙课本。

吕本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吕本中是宋仁宗朝宰相吕夷简的玄孙,宋哲宗元佑年间宰相吕公着的曾孙,荥阳先生吕希哲之孙,南宋东莱郡侯吕好问之子。吕本中是南宋诗人、词人、道学家。

宋徽宗宣和六年,吕本中为枢密院编修官,后迁职方员外郎。宋高宗绍兴六年,召赐进士出身,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吕本中因忤秦桧罢官。吕本中是江西诗派著名诗人。

吕本中认为“忠”、“恕”这两字很重要,离开这两字做事就很难成功,而且为人处事要合乎人情。

《吕氏童蒙训》云:“当官处事,务合人情。忠恕违道不远,未有舍此二字而能有济者。前辈当官处事,常思有恩以及人,而以方便为上。如差科之行,既不得免,即就其间求所以便民省力者,不使骚扰重为民害,其益多矣。”

当官处理事务,一定要合乎人情。忠厚宽恕离圣人之道不远,没有舍弃“忠”、“恕”两字而能做成事情的。前辈们当官处理事情,往往考虑能使百姓得到恩惠,而以能给人带来方便为上策。例如差役赋税,既然不能免除,那么就在其中力求找到使百姓方便省力的方式,不要使百姓负担太重,不骚扰百姓而成为百姓的祸害,这样做的好处很多。

吕本中指出,“忍”至关重要,是众妙之门!

《吕氏童蒙训》:“当官以忍为先,‘忍’字一字,众妙之门,当官处事,尤是先务。若能清勤之外,更行一忍,何事不办?”

当官应以忍为先。“忍”这个字,是事情能取得成功的秘诀与关键所在。当官处理事情,尤其要把“忍”放在最前面。如果能在保持廉洁勤劳之外,又能忍让,什么事情办不成呢?

吕本中还认为,能够忍耐,知道后退一步的人,往往得到的会更多,远胜过那些为了名利而争夺、不懂得退让的人。

《吕氏童蒙训》:“当官不能自忍,必败。当官处事,不与人争利者,常得利多;退一步者,常进百步。取之廉者,得之常过其初;约于今者,必有重报于后。不可不思也。唯不能少自忍者,必败,实未知利害之分,贤愚之别也。”

当官不能自我忍耐,一定会失败。做官的人处理事情,不与别人争夺利益的,得到的利益常常更多;能够首先退一步的,往往能进一百步。不求多得的,所得利益往往超过当初所想要的;现在克制的,将来必然有更大的回报。不能不认真考虑啊!只有那些不能稍微自我忍耐的人,一定会失败,这实际上是不知道区分利与害、辨别聪明和愚笨呀!

吕本中还指出,处理事情应当戒除暴怒。周详慎重地对待,事情自会处理好,而暴怒发火只能害己。

《吕氏童蒙训》:“当官者先以暴怒为戒。事有不可,当详处之,必无不中。若先暴怒,只能自害,岂能害人?前辈尝言:凡事只怕待。待者,详处之谓也。盖详处之,则思虑自出,人不能中伤。”

当官的人,首先应当戒除暴怒。事情不能办的时候,应当慎重周详地处理,没有处理不好的。如果首先就发怒,只能害了自己,怎么会害到别人呢?

前辈曾经说过:“处理任何事时,只怕一个‘待’字。待,就是指周详慎重地对待。如果周详慎重地对待,就会想出办法,别人也就不能中伤你了。”

吕本中虽然所述是针对当官的人,其实,这些道理对于普通人又有什么不同呢?一样是适用、同理的。

最后,我们重温一下吕本中的名句:

“忠”、“恕”违道不远,未有舍此二字而能有济者。

“忍”字一字,众妙之门!若能清勤之外,更行一“忍”,何事不办?

不与人争利者,常得利多;退一步者,常进百步。取之廉者,得之常过其初;约于今者,必有重报于后。不可不思也。唯不能少自忍者,必败,实未知利害之分,贤愚之别也。

事有不可,当详处之,必无不中。若先暴怒,只能自害,岂能害人?

(待续)

本文留言

作者秦山整理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