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西南部西港努克港市中心的狮子雕塑被中国人兴建的高楼所包围。(图片来源:美国之音)
【看中国2021年8月12日讯】一个全球性的非政府组织在周三(8月11日)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说,随着中国企业,尤其是能源、建筑(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采矿和金属行业的海外扩张,民间社会和媒体对与之相关的社会、环境和人权侵犯的报导也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这份报告认为,这种情况会对中国在海外被视为一个负责任的投资者的愿景造成不利影响。
总部位于伦敦的“企业责任资源中心”(The Business&Human Rights Resource Centre)在题为《负责任地‘走出去’:中国全球投资的社会、环境和人权影响》的报告中说,自1990代末中国政府启动“走出去”战略以促进中国对外投资以来,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布局得以迅速扩展。在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2013年至2020年期间,该中心记录了679起与中国海外投资和业务有关的指控,涉及1690项社会、环境和人权议题,其中一半(50%)涉及信息披露或环境影响评估不充分、侵犯土地权利、生计影响、侵犯劳工权利、污染和健康威胁;近四分之一涉及抗议、原住民权益、殴打与暴力、安全/安保问题和冲突地区。
报告说,在治理较弱且中国投资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涉嫌造成负面社会、环境和人权影响的指控数量较多。中国的邻国缅甸的指控数量最多,达到97起;其次是秘鲁,有60起;厄瓜多尔和老挝各有39起;柬埔寨有34起,印尼有25起。中国是这些国家的主要投资者或贸易伙伴。
根据这份报告,从行业来看,金属与采矿业的侵犯人权指控数量最多,有236起,占总数的35%。报告指出,对在海外经营的中国企业而言,这是一个高危领域。超过三分之一针对海外中国矿企的指控涉及公司与社区的冲突与对立,以及民生和环境破坏。比如,在拉美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经营的中资大型跨国矿业公司与当地社区有着旷日持久的冲突。
中国国有企业参与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黄金、镍和钴的生产。
在采矿业之后,建筑行业受到的指控数量位居第二,达到了152起,占总数的22%。化石燃料侵犯人权的指控有118起,占17%。
这份报告说,中国在海外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增长势头强劲。然而,该行业有87项指控的记录,占所有指控的13%,彰显了该行业相当高的人权风险。其中绝大多数的投诉都与水电项目有关。
报告认为,中国在海外运作的这些企业的透明度和问责不足。它说,尽管中国的政策文件承诺促进企业公开和透明,但当该资源中心邀请中国企业回应对其海外业务提出的负面社会、环境和人权影响的指控时,回应率仅为24%。
该中心说,这些数字“说明了中国公司在世界各地的政策承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
报告建议,中国政府和东道国应把握机遇,进一步改善监管环境,提升在海外经营的中国企业的实践表现,包括加强透明度和人权尽责管理,建立有效的申诉机制和救济途径。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