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何清涟:从郑州洪灾看中国政府的灾害应对模式(图)

 2021-07-25 05:0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3

2021年7月22日河南省郑州市遭遇暴雨后,京广路隧道入口处一片狼藉。
2021年7月22日河南省郑州市遭遇暴雨后,京广路隧道入口处一片狼藉。(图片来源:NOEL CELIS/AFP/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1年7月25日讯】7月23日是郑州水灾发生的第三天。根据我多年对中国历次巨灾的观察,灾害发生的前三天,是灾害信息的成型期,有关灾害成因、死亡人数等相关信息,只有在信息成型期过后,才会颁布正式的官方说法。产生这一特殊现象,乃因中国是个信息管制的国度,信息管制必然引起信息饥渴,其后果就是非官方消息的广为传播(文革称之为“小道消息”),替代官方信息。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成型较短暂,过了三天,官方会修正说法,民间一些真相披露会被“维稳”,官方民间的虚假信息会被少数网友识别出来,这几乎已经成为套路。本文以郑州这三天内的政府应急、民众反应、传媒行动为样本,展现这一在过去存在、今后长时期内仍将存在的灾害应对模式。

郑州洪灾:哪些是人祸因素?

天灾当然是指连日暴雨。中国凡遇天灾,必面对三个问题:一是预警机制是否启动;二是这灾害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三是追责,其间伸缩余地甚大,取决于前两个因素以及死亡人数。

灾害预警是否发布,不仅关系到社会避灾,也关系到官员仕途命运,其间利害,这次在郑州充分体现出来。当年汶川、玉树地震,问责的一大焦点就是事前为何无预警。这次民间最开始也将矛头指向气象局,认为郑州气象局失职,没提醒公众将有极端天气。但接下来,人们发现,郑州气象局发了预警,而且是持续三天。

据腾讯网报导,在特大暴雨到来河南省郑州前,河南省气象部门7月19日21时59分已发布第一次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自17日起发布雷电、暴雨、大风等预警信息1427条,暴雨红色预警信息162条。郑州也在19日夜间起向全市2.25万名应急责任人发送了54万条预警,并通过手机简讯向1.2亿人次发送了暴雨预警。

网上流传一份由中共郑州市气象局党组书记、郑州市气象局局长李柯星于2021年7月19日21时59分签发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证明郑州市气象局确实发过预警,而且明确提出停止集会、停课、停业的建议。因此,责任不在预警这个环节,而在于郑州市政府忽视了这预警。

至于郑州城市容易出现水涝,这是所谓中国近20多年兴建的“海绵城市”的共有问题,人祸之由缘于此,但因这是历任政府积累而成,环节太多,恐怕只能追预警工作未做之责。

此次郑州洪灾当中,人祸的因素还有“溃坝”。关于这点,中国官方消息是神仙打架。最开始传说是位于郑州市二七区的郭家咀水库溃坝,新浪网转自界面新闻的消息是《郑州郭家咀水库发生溃坝,河南省防汛应急响应一夜连升三级》,但@河南交通广播却说,截至7月21日凌晨6时,郑州郭家咀水库未发生溃坝。但现场发出地视频显示,郑州京广段隧道水淹,来势凶猛突然,亲历者说不到五分钟隧道就被洪水淹没。当时舆论就猜测有溃坝甚至决堤泄洪之事,这事现在已有官方定论。

新华社北京21日电引述习近平指示时,其中出现,“一些河流出现超警水位,个别水库溃坝”。这条信息非常重要:一,地方当局向上报告承认有水库“溃坝”发生;二、请注意民间传闻是“泄洪”。这与“溃坝”有很大区别,溃坝是不可抗力之因素,最多只能说是质量不佳,难于追责;“泄洪”则是地方当局根据水势,淹没一地而保全更多地方,有个决策责任。根据推特上一些郑州网友介绍,溃坝发生地有郭家咀、常庄水库、郑州西南航海路工人路附近帝湖。这一真相弄清并不难,估计几天后就会弄清楚究竟是哪个水库“溃坝”。

习近平指示来自于地方政府的上报,这应该就是信息成型的框架。

中国政府有关水灾的宣传套路

中国当局关于水灾宣传有套路,主要是三点:一是强调天灾的严重性;二是宣传政府抢险的主动性;三是尽量降低灾害中死亡人数。

关于第一点,官方宣传已无余地再求“进步”。近年来,中国各地灾害频发,各地政府第一招就是将灾害归咎于天灾巨大。仅以水灾为例,从50年一遇,逐步升级为百年、500年、千年,郑州这次一下攀升至5000年。在河南省水利厅网站上,还是有“千年一遇”“五千年一遇”的说法,不少专家还给出概率学的算法,为这种说法进行合理化的解释。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否定了所谓“千年一遇”的说法,在7月21日中央气象台召开的媒体通气会上,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介绍,从目前掌握的气象数据,无法下此定义。陈涛说得曲里拐弯,这句最为关键:“从大气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我们形成有严谨记录的气象记录时间是在1950年之后,有了比较准确和完整的降雨量的科学记录。到现在为止,整个降雨量记录的这个时间是70年左右。”

这次还真有不少人在争辩从概率上说,是不是5000年一遇。陈涛此话一出,再争这些毫无意义。70年的纪录无法证明百年千年5000年一遇的说法正确。

第二点现在照做如仪,只是上级与民间都不当回事了。因此,这次郑州洪灾之后有点创新,以表彰洪水中救人、受灾群众互济互助为主,这种软性文章的宣传效果比表彰体制内人好得多。

接下来谈官方必须坚持的底线:从数字上控制死亡人数。

死亡人数关系到灾害级别与官员的乌纱帽

官方7月23日公布最新伤亡数字,郑州暴雨导致超过50多人遇难。一天前的通报是全省33死亡,8人失踪。估计这一数据还会不断更新,据自由亚洲电台报道,大陆社交媒体上仍涌现大量寻找郑州失踪者的讯息,当中还有郑州外围的乡镇,其中有一个网站列出了多达130多名失踪者的个人资料。受灾的京广隧道现场,拥满了人群,许多家有失踪者的人正在辨认车辆,寻找亲人。只要郑州人不甘心亡者连成为数字的资格都没有,就会出现相对接近真实的数字。

但根据多年经验,真实的死亡数据不会向外公布,控制灾害死亡人数,这是中共宣传部门的传统做法,历经毛泽东、邓小平及后来数任总书记,经济大政随时修改,独这一点是党的传统。我当年在国内经历过深圳清水河大爆炸,记者从现场带回的死者照片共有近八十人(并非全部),但宣传部规定的死者就三人:两位公安局副局长与一位派出所所长。原因是当时规定:地方政府出现死亡十人以上的事故,算特大事故,行政首长须负领导责任——那时,连官员受贿数目定的标准也低,50万以上算特大贪腐案件,如今与时俱进,可能已经重新制定事故级别的死亡人数了。

互联网时代传播手段极为多样化,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严厉控制,但控制的积习不可能放弃。当局还有最后一招:抓谣言传播者。

据我多年观察,在三天信息成型期内,各种传言满天飞,当局自身也忙于处理灾难预后工作,无暇抓“谣言”,这时候也是各种信息非常丰富的时候,只要留心分析判断,想了解真相不是太困难。但三天过后,当局为灾难定调之后,抓谣言就成了当局灾难预后工作的重点之一。据中国官网消息,河南省政府已经提醒市民关注官方消息,不信谣言、不传谣言,这算是先打个招呼,勿谓言之不预也。

历次灾害还有一个戏码,募捐。但在汶川地震之后红十字会及政府部门侵吞捐款的丑闻迭出,到了2012年北京7・21水灾,政府劝捐,民间回骂以“捐你妹”,这个戏码的份量越来越轻。

结语

郑州洪灾当然不会是中国城市消灾终结篇。网上现在流传一篇《看看古人,再看看现在:一个内行眼里的中原水灾》,作者自称是2015年国家信息中心对全国智慧城市建设评估项目的参与者,其中有段话,读者需要牢记:“浮土之上,只有浅浅的一层水泥砂石,最上面是做面子工程的地砖,这样的工程,我走遍了神州大地,东西南北中,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这样的面子工程,别说百年难遇的大雨,就算是普通的大雨,也可能把底下的浮土掏空。”也就是说,只要住在中国的城市里,只要有特大暴雨,水灾随时可能发生,人们必须做好应付水灾的应急准备,留心天气预报,小心出行,别指望中国政府灾害应急模式能够有效预防灾害。

写到最后,我很怀念中国先秦蜀中太守李冰父子,都江堰功在一时,利在千秋。这样的人,已成中国绝响。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大纪元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