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图片来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1年7月20日讯】继中国政府以政治手段打击阿里巴巴和腾讯等大公司,干预其上市计划之后,“滴滴出行”成为新的目标。6月30日,该公司在美股市场公开募股,筹资44亿美元,号称是阿里巴巴集团2014年赴美上市以来,规模最大的中资企业IPO案。但该公司集资成功的喜悦很快就烟消云散,因为中共当局立刻出手。7月2日,中国网信办宣布,为了“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要对“滴滴出行”进行网络安全审查;下令“滴滴出行”暂停新用户注册,并下架“滴滴企业版”等25款软件。这一连串打击,导致“滴滴出行”股价下跌20%,市值蒸发140亿美元。这个震惊国内外市场的消息,自有其众多有关中国政策变化的讯息可以讨论,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同样需要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的,是美国的投资者和美国政府。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滴滴出行”赴美上市,IPO大获成功,说明在美国、在华尔街,很多投资者对于中国市场仍然看好,或者说仍然寄予很大期待,希望可以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继续分一杯羹。显然,美国投资者心中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依赖心理还是根深蒂固。我认为,这是非常危险的想法。且不说中美关系自疫情爆发之后已经进入高风险区,对类似以大型外国企业作为抗衡美国或者报复美国的政治武器的做法,投资者理应提高警惕心;就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判断,美国的投资者似乎还是过于乐观,或者说无法穿透表面数字的迷雾,看到潜藏的巨大风险。“滴滴出行”事件其实已经说明,中国已经变成投资的高风险地区,这是美国投资者应当吸取的教训。
其次,这次中国政府出于种种政治考量惩罚“滴滴出行”公司,几天之内就导致美国投资人受到重大的经济损失,这应当给批准中资企业来美国上市的美国相关监管机构敲响警钟。长期以来,美国联邦证管会对中资公司上市审计并不慎重,门槛不高,其理由是一切按照市场标准从事,对中资企业要和其他国家的企业一视同仁。这听起来当然是严格的市场精神和法治原则的体现,但这样的原则和法律是否也应当针对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以保护美国投资人的利益呢?
实际情况是,不管是私人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只要来自中国,就不可能保障其百分百的纯经济行为。在这些企业的背后,有一只巨大的、看得见的政府的手在操控。中共不仅仅是用经济考量来监管大企业,还有很多的政治考量,这样的政治因素的干扰现在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严重。因此,绝不能简单地用市场经济的统一标准来对待赴美上市的中资企业,必须要修改政策,提高对中资企业上市的风险评估标准,把中国的整体政策变化考量在内;对于中国经济运营环境的分析,也一定要加入和加重政治因素的份量。如果面对近几年中国政治力对于企业日益加强的控管和干预视若无睹,继续把中国当成市场经济国家对待,这就已经不仅仅是天真的问题,而且会导致美股投资人的利益无法得到更加严格的保护,这是美国政府应当从“滴滴出行”事件中吸取的教训。
原题目:“滴滴“事件应当引起美国重视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