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回归回溯香港的历史(图)
从香港回归回溯香港的历史。(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导言
每年的7月1日是纪念“香港主权移交”(Transfer of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的日子,又称“香港回归”、“香港九七回归”(Hong Kong reunification)。事缘于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即大英帝国,简称英国)两国政府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Joint Declaration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Question of Hong Kong”)(简称《中英联合声明》〈“Sino-British Joint Declaration”〉)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0时0分对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于同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香港特别行政区”(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缩写为HKSAR)成立,结束了香港被英国政府统治近153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按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The Basic Law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简称)《香港基本法》〈“The Basic Law of the Hong Kong”〉)在香港落实“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以香港人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首长”,按照《香港基本法》来管治香港。每年的7月1日列为公众假期,名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
2017年6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说:“香港事务属于中国内政,现在香港已经回归20年,《中英联合声明》作为一个历史文件,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对中共政府对香港的管理也不具备约束力。英方对回归后的香港没有主权,没有治权,也没有监督权。”当天,“英国外交及联邦事务部”发言人驳斥:“今天《中英联合声明》与三十多年前签订时一样有效。这是一份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已向联合国登记并持续有效。作为缔约一方,英国政府有责任监督它的施行。”
《中英联合声明》既然已经“成为历史文件”,“一国两制”就自然作罢,我就不提了,就只有回溯一下香港的历史吧!
回溯香港历史
先秦时期
据考古发现,香港这个地方在39,000年至35,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经有人居住,它经历了公元前4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和公元前2千年至公元前1千年的“青铜器时代”,直至公元前214年,即秦始皇33年,秦朝南征百越,设置“南海郡”,把香港纳入了秦朝的版图。
清朝
香港的开埠时期是属于“大清帝国”广东省广州府新安县,说的主要是广东话,书写的是中文正体字。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11年,林则徐担任钦差大臣,主张严禁鸦片及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迫使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充公了的鸦片集中在广东省虎门销毁,英国认为经商利益严重受损,清廷不接受不平等的贸易条约,中、英双方谈判失败,于1839年9月4日(即道光19年)爆发“第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林则徐遭撤职。
《穿鼻草条约》
1841年1月20日,清廷不敌,与英方签订《穿鼻草条约》(the Convention of Chuanbi),将“香港岛”(Hong Kong Island)割让给英国,6日后,即1月26日,英国海军在水坑口登陆,升上英国国旗,“香港岛”正式成为英国属土。穿鼻草是当时中国珠江口的一个炮台,亦叫“穿鼻草炮台”,于1841年1月7日被英军攻占,清廷被迫议和。
《南京条约》
1842年8月29日,清廷与英方签订《南京条约》(the Treaty of Nanking),清廷进一步开放通商港口给英国,“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但是,英国仍然未能打开中国市场,因为中国本土的产品能够自给自足,致使英国的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不能赚取到丰厚的利润,英国企图再一次扩充对中国的鸦片贸易。
《黄埔条约》
另一方面,于1844年10月24日,清廷和法国签订《黄埔条约》(the Treaty of Whampoa),这个不平等条约要求清廷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并且容许法国有停泊军舰在这五个通商口岸等权利,之后,法国再欺压下来,不满意《黄埔条约》中关于只在通商港口建立天主教教堂和坟地,不能让法国人深入中国内地传教,以扩大法国在中国的影响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10月8日至1860年9月22日,英国与法国企图在积弱的大清政权中谋夺更大的利益,引发“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亦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Second Opium War)。
《北京条约》
清廷战败,与英国签订《北京条约》(the Treaty of Peking),将“九龙半岛”(the Kowloon Peninsular)界限街以南的地段割让给英国。“界限街”就是中、英在九龙半岛管辖的分界线,因而将这一条街道称为“界限街”。
《马关条约》
1894年8月1日至1895年4月17日,中日爆发“甲午战争”(the First Sino-Japanese War),清朝战败求和,清廷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the Treaty of Má-Kuan),“马关”即是现今的日本山口县下关市。德国、法国、俄国等国家乘势向积弱的清朝提出租地的要求。英国讬辞要防卫香港,必须取得“九龙半岛”以北的地方的控制权,于1896年6月9日,英国政府在北京和满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清廷同意把“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直至“深圳河”之间的地域和235个“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邻近的岛屿租借给英国,为期99年,直至1997年6月30日,这段“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租借土地定名为“新界”(the New Territories),“新界”即是“新的地界”。
根据《马关条约》,清朝仍然可以保留“九龙半岛”内“九龙城寨”的管治权,清朝的军队有权使用“九龙城码头”上岸进入“九龙城寨”以行使管治权。1899年12月27日,英女皇会同“英国枢密院”议决撤销这项条款,英国政府单方面宣布接管“九龙城寨”,以求达到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
“日治时期”
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是“日本侵华时期”。1941年12月8日,日本军队从深圳南下进攻香港,英军寡不敌众,加上军备落后,边打边退,逐步被逼撤离新界和九龙,退守香港岛,与“香港义勇军”共同苦战一个星期后,终于在1941年12月25日“圣诞节日”,香港总督杨慕琦宣布投降,香港沦陷,进入黑暗的“香港日治时期”,日本共占领了香港“3年零8个月”,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之后,英国继续管治香港,直至1997年6月30日。
1942年10月28日,香港还在“日治时期”,“重庆国民政府”与英国谈判,要求英国政府交还香港给“国民政府”。英国不答应,当时,英国首相邱吉尔认为,根据1842年《南京条约》,香港已经永久割让给英国,又根据1860年《北京条约》,北至界限街的“九龙半岛”连同“昂船洲”亦已经永久割让给英国,当时,“国民政府”迫于形势比人弱的关系,唯有退让,只能在1943年1月11日在重庆签署的《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历史称为《中英新约》,在《中英新约》中发出照会,对“新界租借地”一事“保留日后重行提请讨论此问题之权利。”“国民政府”声称一概不会承认清朝所签订下的不平等条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会随时收回香港,将香港发展成为一个国际自由港。
“国共内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香港回归”的问题曾经引起过国际间的讨论,但是,因为“国共内战”激烈,“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两个政权无暇兼顾。英国亦希望保持香港作为英国在远东的殖民地、军事基地和商业中心的地位。故此,“香港回归”的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国际会议上从来没有提出过,英国仍然继续管治着香港,直至1997年6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表明不承认英方对香港的主权,但是,中共政府向英国政府表明暂时不会收回香港。1950年1月6日,英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之唯一合法政权,但是,同时,英国会使用任何军事行动包括使用核武来阻止中共政府武力收回香港。1952年10月,“香港总督”葛量洪计划在香港推行民主政制改革,受到中共政权强烈的反对,认为英国政府意图搞“香港自治”或者“港独”,英国亦重视本身的利益,不愿意开罪中共,造成香港在港英政权之下,民主进程缓慢。
1972年3月10日,中共在“第27届联合国大会”上重申“香港、澳门属于不平等条约的结果”,“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不属于殖民地范畴”,“在未解决之前维持现状”。同年11月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香港和澳门不属于殖民地范畴的决议,香港和澳门是中国主权问题,联合国和其他国家无权干涉,由中国和英国、葡萄牙通过谈判去解决,令香港和澳门无法以殖民地身份独立、改革社会制度和推进民主,变相帮助中共政权能够顺利收回香港和澳门的主权。
“中英会谈”
麦理浩爵士于1971年11月19日至1982年5月8日担任香港总督,是他首先提出中英双方要为香港前途作外交上的接触。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访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举行会谈,戴卓尔夫人坚持《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是有效的国际条约,并提出将香港的主权和治权分拆开,“以主权换治权”,香港的主权交还回给中共政府,而让英国在1997年之后继续管治香港,但是,邓小平表明主权和治权都没有妥协的余地,中共坚决会在1997年之后“收回香港的主权”。英国政府明白到《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于1997年6月30日届满,根据条例,英国政府无论如何也不能再拥有“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直至“深圳河”之间的地域和235个“香港岛”和“九龙半岛”邻近的岛屿,这样一来,英国政府丧失了整个香港90%的土地拥有权,余下10%的土地亦难以运作。
中共“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构思
另一方面,邓小平已经坚决要“收回香港的主权”,并提出“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构思,同样政策亦会在澳门实行,就是“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同时,邓小平亦希望用这个办法去解决台湾问题。“中华民国”政府表示一概不承认英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签订有关香港的所有协议,“中华民国”政府拥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的正本,“中华民国”才是主权国。至于香港人的立场,根据“香港革新会”1982年3月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超过80%香港人希望继续由英国管治。
英方“以主权换治权”构思
1983年7月12日起,中英双方进行了多次会谈。英方一直提出“以主权换治权”,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共政府,然后让英国在1997年之后继续管治香港,而中方仍坚持在1997年之后收回香港的主权和在香港行使治权,谈判一直僵持不下。在香港前途未明朗之下,在邓小平宣称必须收回香港,于1997年7月1日,“解放军”就会开进香港的论调之下,1984年9月16日的一个星期内,港元“插水”,由1美元兑7.9港元下调至9.6港元的历史性低位,“恒生指数”大幅下跌至780点而导致股灾,英资撤离香港,楼价、地价下跌,移民潮涌现,通货膨胀剧烈,市面上出现抢购粮食等等不稳定的现象,促使“港英政府”在1983年10月15日起实施“联系汇率”,以7.8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与美元挂钩,以维系港元的稳定性。
中共恢复行使对香港主权
1984年4月20日,英方碍于形势险要,终于让步,英国主动放弃1997年7月1日以后在香港行使主权和治权。同年6月22日、23日,邓小平公开交待:“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北京除了派军队以外,不向香港特区政府派出干部。我们派军队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而不是去干预香港的内部事务。我们对香港的政策五十年不变,我们说这个话是算数的。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同年10月3日,邓小平再公开保证,说:“《联合声明》确定的内容肯定是不会变的。”“在国际上说话也是算数的,讲信义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我们在协议中说五十年不变,就是五十年不变,我们这一代不会变,下一代也不会变。”“港人治港不会变,由香港人推选出来管理香港的人。”“台湾在香港的机构仍然可以存在,他们可以宣传‘三民主义’,也可以骂共产党。”
《中英联合声明》
1985年5月27日,由香港前殖民地宗主国英国代香港人向中共政府协商出《中英联合声明》。《中英联合声明》确定英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英联合声明》列明了三项“基本方针”就是:一、香港拥有“高度自治权、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二、确保“社会、经济制度不变和生活方式不变”和三、“人身、言论、宗教信仰、出版、通信、选择职业、学术研究、迁徙、旅行、集会、结社和罢工”等权利和自由,这些“基本方针”“五十年不变”。这些“基本方针”已经列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加以规定。
从乐曲中反思
任剑辉、白雪仙合唱唐涤生《紫钗记》之《花院盟香》
1949年,中国共产党侵夺得中国大陆政权。在1950年代,数以十万计的中国人为了逃避共产党的统治,从中国大陆逃到香港。始终是华人社会,又是讲广东话的地方,看大戏、听粤曲就成了普罗市民的娱乐。
1956年,任剑辉、白雪仙等粤剧界名人组成“仙凤鸣剧团”,聘请唐涤生为驻团编剧,更将粤剧、粤曲掀起高潮。《紫钗记》就是其中表表者之一。在当今现实的盟誓、契约、声明为何这么难实践呢?盟誓、契约、声明不是应该像《花院盟香》所说的“日夜相从,生死无悔,引喻山河,指诚日月”的才对吗?
郑锦昌主唱《新禅院钟声》
1960年代,香港粤语片非常盛行,不少香港电影更卖埠到东南亚等地,大受欢迎,带动粤曲式的歌曲流行起来。有“粤曲王子”之称郑锦昌的经典《新禅院钟声》就唱到街知巷闻。
钟声可以敲醒迷中人,共产党文化正在污染着世人,我们就要警醒,排斥共产党文化对我们的侵蚀。
姚苏蓉主唱《负心的人》
到了1970年代,风靡香港乐坛的多是来自台湾的歌手,女歌星以姚苏蓉最红,她的《负心的人》在当时不论男女老少都琅琅上口。
记得香港当时有一句说话讽刺中共政府和英国政府,就是“生娘奸,养娘狠”。唯有借助《负心的人》的歌词来叹一声:“我悔恨对你痴心,我悔恨浪费青春,独自暗伤神!”
梅艳芳主唱《胭脂扣》
1980年代是香港流行乐坛的全盛时期,经典巨星辈出,影响力遍及世界各地,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他们的歌声,代表人之一是超级偶像歌星梅艳芳。
歌词提到“誓言幻作烟云字,费尽千般心思,祈望不再辜负我,痴心的关注。”在当今现实的盟誓、契约、包括《中英联合声明》等声明为何这么难实践呢?盟誓、契约、声明应该是“引喻山河,指诚日月”的才对呀!
张学友主唱《分手总要在雨天》
1990年代,男歌手比较受欢迎,“四大天王”红极一时,张学友的情歌可谓风靡万千歌迷。
说句真心话:与共产党分手应该是很多香港人或甚至中国人的愿望,可惜“人不知怎么躲避”,希望“在痛哭拥抱告别后从没再见”。
陈奕迅主唱《富士山下》
踏入2000年代,在云云男歌星中,陈奕迅算是比较吃香的其中一位。
歌词中提到:“拦路雨偏似雪花,伤口应要结疤,一生一世等一天需要代价。”令人想起为了中国的民主、自由而顶着枪火、酷刑、或甚至牺牲性命的中国同胞。为了中国人的民主、自由,你又愿不愿意付出你的一分力呢?
生命智慧
本文的生命智慧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这两句谚语出于《孟子・尽心上篇》,意思是说:如果不做官,就要修养好自己的心性;如果做了官,就要做对天下人民有利的事,不要只做利己、利党、方便统治、方便控制而做损民、迫害、杀害人民的事。
小结
愿各位能够“独善其身、兼善天下”!
刘超祺简介:音乐教育家刘超祺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从1981年即是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会员,开办音乐教养家庭培育儿童近30年,创作过二百多首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