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妻娶德不娶色 交友交心不交财(组图)


娶妻娶德不娶色,交友交心不交财。(图片来源:Adobe Stock)

有这么一句俗语:“娶妻娶德不娶色,交友交心不交财。”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把如何选对象、交朋友通过口头禅的形式流传下来,一句话就把传统文化的精髓概括出来。

娶妻取德,用今天人的思维理解,“德”就是“德行”,包括哪些内容,没有人能讲明白。今天人更强调“孝”,女方只要能对公公、婆婆好一点,就是好媳妇了。这个“孝”同样有很大的局限性。

娶妻娶德

清代顺治甲午年三月,江苏省武进县(古名晋陵)城东居民顾成的儿子,娶钱氏小姐为妻。有一次,钱氏回娘家探亲,不久,丈夫家乡流行急性瘟病,传染面积很广,传染的速度也很快,病死的人很多。大家都怕传染,弄得人人自危,惊恐万状,以致于连至亲也不敢去过问、探望,唯恐逃避不及。

顾成夫妇也不幸染上了瘟疫,后来他的儿女等一家八人,全都染了瘟疫。钱氏在母亲娘家,听到了翁姑(家公家婆)都患上了瘟疫的消息,急着要回丈夫家探病。

钱氏的父母,爱女心切,恐怕女儿回到婆家,也会染上疫病,所以力劝钱氏:切切不要回到丈夫家去!

可是,钱氏深明大义,她说:“丈夫娶妻,原是希望我能帮助侍候翁姑。现在翁姑病危,倘若我忍心不归,那与禽兽有什么两样!”钱氏终于不顾父母的反对,不怕疫病的猖獗与感染,只身回到丈夫家去。

当钱氏回到夫家以后,顾成夫妇及其他染疫的全家八人,都奇迹般地霍然而愈。当地的人们,都认为顾成全家能免于疫病的死亡,是由于钱氏至孝,而感动了神明的结果。

一个简简单单的“孝”字也不简单,说出来容易,做起来一点也不容易,不能流于表面,不能敷衍,只有发自内心的为别人着想,为别人好,才会有神迹出现。钱氏发自内心的为翁姑着想,在危难面前选择了大义,这样的至孝才能产生奇迹:染疫的全家八人,都奇迹般地霍然而愈。


钱氏至孝,感动神明。(绘图:志清/看中国)

清代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记载:巡抚胡太虚,能看见鬼狐。他说他曾因修整房屋的事,到仆人的住处巡查,发现各屋都有鬼进出。只有一家,清静地没有鬼。打听了一下,别人介绍说:是某仆所居住的屋子。然而这个仆人,蠢乎乎的没有什么特长,他的妻子也是个很平常的女奴。

后来,这个仆人去世了,他的妻子竟终身守节,清正作人。这才知道:因为这位正直纯朴的妇女,一向有坚定的志向,能含辛茹苦的几十年。她胸中的正气,真是积蓄很久。所以鬼是不敢接近她们家的。

又听一位能看见鬼的人说:人们的家里,总是有鬼来来往往。凡是在闺房里亲昵交合,必定有众鬼围观,指点嬉笑。只是常人听不见、看不见而已。但是,鬼狐也有望而害怕,立刻躲避的,就是那些烈妇、节妇、孝妇、贤妇!---这与胡太虚所说的,如出一辙了。

能做到烈妇、节妇、孝妇、贤妇,同样是妇德的内容。

过去讲“一女不嫁二夫”,今天的社会讲“女权”,讲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等,男女的婚后讲三观要合,感到不合适,可以很随便的离婚,去追求所谓的三观合的幸福。真的幸福了吗?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带来了很多的社会问题。不合乎神佛给人划定的道德标准,人不听神佛的教诲,神佛怎能会给人幸福的福报?!

交友交心

交朋友,古人更重视心性,重视精神境界的交流,人的精神境界高尚,才会彼此信任。交朋友,看人品,重名声。


交朋友,看人品,重名声。(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据《南史·甄法崇传》记载:甄彬,梁朝人,先前,生活相当困苦,曾拿出一束苎(读竹,可以用来织布)做抵押,向长沙寺借钱。后来,他向长沙寺赎回那一束苎时,发现这一束苎内,藏有五两黄金。

甄彬心想:“这不是我分内之物。做人要仁义为先,不能见利忘义,无故吞没。”于是,立即将五两黄金,送还给了长沙寺库。

梁武帝做平民时,就听说过此事。他对甄彬的人格,非常赞赏。即位以后,便任用他,派他去“带郫(读皮)郡”的辖区内,做县令。

同时就任县令的还有四人。临走时,梁武帝一一与他们四个人谈话,告诫他们:“身为地方长官,应以廉洁谨慎为重。”

轮到召见甄彬时,皇上唯独对甄彬说:“卿往日有‘还金’的高尚品德,寡人就不必再用这些话,嘱咐你了。”

古人把钱财看作身外之物,交朋友看重心性,重人品,钱财只是辅助手段,所以古人可以为了朋友一掷千金。今天的人正好相反,已经不知道人还有精神追求,视钱财为唯一追求,看人幸福不幸福就看积累的财富有多少,至于财富的来源是否正当,根本不看。导致今天的社会乱象丛生:经商的杀亲宰熟成了普遍现象;为了钱,毒食品充斥市场;笑贫不笑娼;“杀鸡取卵”式的破坏环境做法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的健康与生存问题了……

本文留言

作者初衷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