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与碳中和 中国经济的“灰犀牛”(图)


北京当局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让中国企业忧心忡忡。(图片来源:Pixabay)

【看中国2021年6月27日讯】(看中国记者文龙综合报导)英特尔CEO指出,芯片荒最糟糕时刻将到来。叠加北京当局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包括汽车厂商在内的中国企业忧心忡忡,成为经济不可忽视的“灰犀牛”风险。

全球芯片短缺愈演愈烈,5月芯片整体交货期延长至18周,从汽车到消费电子领域,各行业都因为芯片荒叫苦不迭。

据《彭博》6月26日报道,英特尔CEO Pat Gelsinger在采访中预计,芯片荒最糟糕的时候在今年下半年,并且至少要到2023年芯片业才能真正恢复到疫情前正常的供需状态。

Gelsinger再度强调了对芯片行业的长期乐观判断。他表示,随着5G通信、电动汽车和人工智能等如火如荼的发展,全球对芯片的需求将非常强劲。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上周主办了第11届中国汽车论坛,与会者认为,电力驱动、智能网联、低碳出行是全球汽车产业三大主攻方向。中国汽车厂商普遍呼吁政府应在技术研发等领域给予财政政策的支持,并在监管上采取审慎包容的态度。来自南方一家著名汽车厂商的高级管理人员称,“芯片确实面临很大挑战,去年95%都是来自国外,我们估计受10%影响,很多企业都受影响。芯片应用研发确实让人很头大,靠一家去弄也不现实。”

并且他认为,北京当局对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支持的政策要稳定持续,现在中央出一个政策,各地方政府再加码,让汽车企业很头疼。此外,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的路径和规划也要清晰,要让车企早做准备。

碳达峰(2030年)、碳中和(2060年)的双碳目标俨然已成为中国媒体报道的高频热词。只是在实现路径和分解目标未清晰前,双碳目标如何达成?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正让实体惶恐不安,其中钢铁、汽车等领域感受尤为深刻。

在3月中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碳达峰是指北京当局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在今年1月曾发布信息,制定在国内钢铁行业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表,力争2023年实现“碳达峰”;而中国第二大钢铁厂河钢集团日前召开发布会,也宣布将在2022年实现“碳达峰”。

据《自由亚洲》电台6月21日报道,台湾东吴大学巨量资料管理学院讲座教授朱云鹏说:“中国的钢铁业2023年要达到(碳达峰)......所以很多工厂要关闭,中国的产能会大幅降低。后果是钢价一定上涨,而且这个涨价不会再回来。”

朱云鹏指出,中国经济面临“灰犀牛”风险。因为欧盟下个月就要宣布实施边境税计划,所有进口到欧盟的商品、如果在国内没有付碳税,进入欧盟要课碳税。

欧盟的碳边境关税从2023年起逐步实施,从2026年起全面实施。

《路透》报导称,这将适用于钢铁、水泥、化肥、铝和电力。进口商将被要求购买数字证书,每张证书代表其进口货物中的一吨二氧化碳排放量。证书的价格将与欧盟碳市场上的许可证成本挂钩,并以每周欧盟碳许可证拍卖的平均价格为基础。

以钢铁行业为例,中国钢铁企业因为碳排放较高,出口欧盟需要缴纳高额的碳关税,相较于其它国家碳效率更高的钢铁企业而言,中国出口钢铁的成本优势将会缩小。此外,欧盟现在已经要求企业评估、报告、计算产品的碳足迹成本,在全球减排压力倍增的情况下,欧盟可能很快会对向欧洲出口产品的企业作出同样要求。在全球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应该逐渐转型。

灰犀牛

“灰犀牛”这个比喻源于经济学家米歇尔·渥克的著作《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一书,米歇尔·渥克认为类似以“黑天鹅”比喻小概率而又影响巨大的事件,“灰犀牛”可以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

本文留言

作者文龙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