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纵横】拜登的败政(视频)
【看中国2021年4月16日讯】您好,谢谢收看东方纵横,我是东方。
拜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搞大政府,大开销出台,钱从哪里来,那就是增加税收。几年前,川普(特朗普)刚刚就职总统的时候,美国的企业所得税是所有发达国家当中最高的,美国的经济、美国人的实际收入,经历了十年的缓慢增长期,在奥巴马执政期间,美国人,特别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美国人的收入增长特别缓慢,几乎出于停滞状态。奥巴马政府时期的高税收和各种繁文缛节的规定,绑住了民营企业的手脚,投资对经济的贡献比以往任何一届政府的都低。过去,美国企业在海外的赢利跟在本土赢利要收同样的税,但不同的是,海外赢利只有回到美国本土的时候才缴税,很自然的,美国跨国公司在海外赚的钱就留在海外,不回到美国本土,这些年下来,特别是高科技大公司在海外市场的赢利,高达好几兆美元的赢利,都滞留在海外,这笔钱要是能回到美国投资,该给美国经济注入多大的活力呀?
川普是个懂经济的人,他竞选的时候,一个主打的口号就是把制造业回流,还要让美国企业把境外的资本带回美国。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政策上营造宏观环境,让美国变得更具有吸引力,上任之后川普兑现承诺,大力推动了2017年的减税法案,当时,川普的经济顾问团预计,如果减税法案获得通过的话,在接下来的三到五年时间内,美国年均家庭收入将增长四千美元,很多反对人士不相信,嗤之以鼻。但是后来的事实证实了这一点,到2019年底,美国GDP的增长幅度,比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预测还多了三千亿美元。商业投资比预计的多了一千亿美元,就业机会比预计的多了280万。跨国公司把原来滞留在海外的赢利转移到美国本土,规模高达1兆4千亿美元。在减税法案通过的头两年时间内,美国实际中线收入增长了4,900美元,就业率大增,特别是低端的,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过去长期存在高失业率的人群,受益良多。美国中低收入家庭的财富增长速度,是美国最富有的1%的家庭的三倍。
根据独立的税收基金机构的统计,川普减税之后,美国企业的联邦和地方所得税加在一起,平均税率是25.77%,比经济合作开发组织成员国的平均税率23.4%要高。根据美国联合税务委员会的估计,川普减税实施的成本,十年是三千亿美元,一年三百亿,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虽然税率降低了,但税收基础扩大了。川普减税效果之显著,成本之低,在美国经济历史上创下记录。
可是,拜登提倡的所谓基础建设法案,将把川普减税法案的好处一笔勾销。拜登要把企业所得税调高到28%,是所有发达国家当中最高的,虽然跟2016年奥巴马执政期间的35%比起来,28%算是低的,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我前面提到过,川普为了减税有不至于给联邦政府财政造成巨大的窟窿,他的法案扩大了税收基础,原先不属于收税的收入也算在内。而拜登这次提议提高税率,这部份扩大的收税基础不但不废除,甚至还加强了,拜登的实际税率比2016年35%还高,本来美国的企业所得税就是发达国家当中最高,如今更上一层楼。
左派们经常说,给富人加税,给大公司加税,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增加的税收会变成上涨的物价,会变成被压低的工资,变成缩水的红利,这是基本商业常识,而其中最受影响的就是工资,本来应该上涨的工资涨不了,你说,左派们打着为人民服务的口号,人民却被他们害了。拜登是打着基础建设的旗号增税的,真要高基础建设,为什么不增加汽油税呢?这是过去几十年来两党的共识,建设资金不应该来自于税收,而应该来自于使用费,汽油税就属于使用费范畴,当年里根要搞建设,也是通过增加汽油税的办法,不过要是大家都开电动车,就谈不上汽油税,应该换成电动车税。
拜登的基础建设法案还包括大量的绿色经济开销,在绿色能源领域,象是风力发电、电动汽车领域注入几千亿美元的资金,要我看这就是计划经济的乱花钱,清洁能源为什么不包括核能发电?天然气发电,保护环境不见得非要花钱,比如可以放宽地方的城市规划,让居住区更接近商业区,减少通勤的距离,增加汽油税也是一箭双雕的办法,既可以提供建设费用,也能鼓励人们少用汽油、保护环境不是?
看来拜登又走回奥巴马的老路,高税收、多监管、给左派项目大力拨款,义无反顾的走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路上,现在就看国会有没有这个智慧纠正拜登的大建设法案。许多投票给他的选民现在要失望了,许多选民认为拜登是个中间派,是一个能够弥合美国分裂伤口的政客,结果现在看来拜登完全被左派绑架,接二连三的出台败政,想想也有道理,因为民主党执政的时间不多。如果还遵循美国政治规律的话,信任总统上任后的第一届中期选举,总统政党都会失去议会的席位,今天民主的多数领先就那么微弱的几个席位,明年中期选举的结果,十有八九是民主党失去多数党地位,所以赶紧趁这个时候在社会主意道路上多迈几步,权力不用,过期作废!
谢谢您收看东方纵横,如果您觉得我讲的有道理,请帮助转发推荐,也请留言,如果您还没有订阅,请点击订阅键,再次感谢您收看东方纵横,我是东方,咱们下次时间-再见。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