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只活40岁的曹丕 凭哪一句话征服读书人?(图)

 2021-04-10 07:27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提及“建安风骨”,曹操、曹植、曹丕这三人绝对不能被遗忘。
提及“建安风骨”,曹操、曹植、曹丕这三人绝对不能被遗忘。(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三国时期毫无疑问是一个家喻户晓、英雄辈出的乱世,因为演义小说的普及,人们大都对这一时期骁勇善战的武将印象深刻。其实,正是在这个乱世之中,同样孕育出璀璨夺目的文学,李白就曾感叹“蓬莱文章建安骨”,将“建安风骨”的文章比作神仙才能构思出来的佳作。提及“建安风骨”,就不得不提到代表人物组合——“三曹”,也就是曹操曹植曹丕

“三曹”作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父子文人组合,唯有后世的“三苏”能与他们比拟。那么,与“七步成诗”的曹植和“对酒当歌”的曹操相比,名列“三曹”的曹丕的文学素养到底如何呢?

其实,作为继承曹操霸业并开创魏国的君主,曹丕除了高超政治思想之外,他在文学上有何建树,能与曹操、曹植并称为“三曹”呢?大家或许很难想像,只活了40岁的曹丕,文学素养的确令人叹服,留下1句话就足以征服所有的读书人。

能文会武 建安风骨

曹丕出生于曹操尚无稳固地盘,正四处奔波征战的时期,而曹操对于儿子们的教育历来十分严厉。为了让曹丕长大能成才,曹操在曹丕五、六岁时,就教他骑马射箭,而曹丕自十岁起,就开始跟随父亲行军打仗,耳濡目染地学习军事。

在文学素养方面,曹丕自小就开始接触一些儒家经典和乐府诗集,有一定的文学基础。他在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又积累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对社会百态有了己身思考。渐渐地,曹丕也开始能够独立创作一些文学作品。

建安十七年,曹丕在跟随父亲南征孙权的路上途经老家毫州,曹家父子便趁机前往祭祀祖坟。祭拜完毕后,曹丕诗兴大发,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首处女作——《临涡赋》,歌颂已经消除战乱的百姓们,过上了宁静惬意的日常生活。

随着阅历和学问的精进,曹丕的文学素养也越来越好。虽然在文学创作方面的确无法跟文学天赋极高的曹植相提并论,但能文会武的曹丕所具备的能力,无疑比只会吟诗作赋的曹植更为全面。

曹丕因顺应时代潮流结交了一批文人墨客,彼此之间酬唱应答,其中就不乏一些文坛大家。在耳濡目染下,曹丕的确有了进步,“建安风骨”之所以能形成,曹家父子对文学的崇尚正是主因。

曹丕在与文人墨客的交往过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他的文学素养和爱才若渴的态度。名列“建安七子”的王粲,生前与曹丕是好朋友,交流密切。而王粲死后,曹丕也为他亲自送葬。

除了礼敬文人墨客外,经过多年来的学习进步,在文学创作方面,曹丕对于诗歌和文章创作开始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他提倡的一些主张或是留下的一些作品,在无形中都对古代文学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学创作 别有洞天

后人在评论当时的文学创作时,总是十分赞叹能够“七步成诗”的曹植才思敏捷。曹丕跟他相比,其文学成就与才思远远比不上曹植,但其实曹丕创作的一些文学作品,是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与曹操和曹植喜欢创作乐府诗相比,曹丕创作的《燕歌行》被誉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开七言诗的创作先河。这首诗感情真挚,文采斐然,被王夫之夸赞为“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的作品。

曹丕创作的诗歌现存约有四十多首,大多能称得上是情真意切的好作品,在《诗品》中,将曹丕的诗歌列为“中品”,比曹植的“上品”诗歌稍逊一筹,一般认为曹丕的诗作与曹植的差距仅是在于曹植的天赋更高,作品能浑然天成,相比之下,曹丕的诗作就显得相形见绌而已。

在文章方面,曹丕同样有所涉猎,创作的体裁还十分广泛,例如书、表、序、诔文等均有涉及,行文细腻流畅,能清楚明快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文学价值也不低,裴松之就评价曹丕的文章读起来真挚动人,堪称“美辞之文”。

而除了文学创作外,曹丕还热衷于对文学作品进行收集与评价,开创了文学评论批评的潮流。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曹丕留下了1句话,征服了所有读书人。

文艺批评 定义文学

曹丕在成为世子后,组织当时的诗人和文学家一起编撰了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与批评的专著——《典论》,既品评当时文人的作品,又提出了文学创作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曹丕在书中盛赞当时七位元文人的作品,“建安七子”的说法正是源自于曹丕的品评。

此外,曹丕肯定了文学的价值,留下了1句话,足以征服所有的读书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短短的两句话却点明文章的内容要涉及“经国大业”,才算是“不朽的盛事”。也就是说,曹丕认为文章必须言之有物,才会有流传的价值,才会流传后世。

曹丕还特别地提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也就是说,曹丕认为人的寿命和生前的富贵与快乐都是有期限的,总有终结的一天。而文章则是一个可以让人的思想价值达到不朽的手段。

正是在曹丕这样高度赞扬文学价值的情形之下,因为乱世而一蹶不振的文学创作有了复苏的迹象,而只活了40岁就英年早逝的曹丕也因为留下这样1句话征服了所有读书人。从此,这些读书人的文学创作都是在向曹丕定义的文学看齐,都渴望留下自己不朽的作品。

而曹丕对于文学的影响还远不止如此。他在《典论》中提出的文人的作品风格与作者本身的气质息息相关、诗赋应当追求华丽等观点,对后世人的文学创作与如何品评文学作品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由上文我们可以看到,曹丕之所以能够名列“三曹”之一,与曹操、曹植一起代表“建安风骨”,可以说是当之无愧、实至名归的。而除了文学成就相当高的作品以外,曹丕在文学批评方面的真知灼见,只言片语也足以征服后世的万千读书人。

而曹丕把文学创作的价值定义为“不朽”,可以说这种追求至今仍然是许多文学家念兹在兹想要实现的目标。

话说回来,曹丕在他短暂的一生,获得了政治家、诗人、文学批评家等多个头衔,而透过他的生平事迹和他笔下的文学作品,我们似乎也可以逐步去增进对他的了解。而与步步惊心的政治角斗相比,透过文学作品看到的曹丕一定会更加让人感到亲切友好吧。

責任编辑: 辛乙芦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