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容易心软 反而里外不是人(组图)


主管容易心软,反而里外不是人!(图片来源:Adobestock)

主管容易心软,反而里外不是人!没有底线,带不出独立自主的部属……

职场上,做人既不能耳根子软,也不能太过心软,否则就会让自己陷入痛苦深渊,动弹不得。谘商心理师林萃芬就提到一段故事,一个担任主管的朋友,为了展现开明作风,便向全公司的同仁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码,原本期待能借此聆听基层同仁的声音,协助他们排难解纷,不料却意外成为“检举热线”,每天光接听同仁们的申诉电话,就让朋友一个头两个大。后续发展越来越出乎意料,为明辨是非,逼不得已,朋友只好充当侦探,努力查明事实真相,以还给同仁们一个公平无私的上班环境,偏偏事与愿违,越努力越混乱,最后只好竖白旗投降,结束热线也终止梦魇。

从心理谘商的角度来看朋友的困境,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人际关系“界线不清楚”的时候,即是苦难的开始,不仅别人很容易入侵自己的生活,逐渐丧失隐私权,更可能会因彼此过度关切,而阻碍了成员们的自我发展,碰到困难就想找人来收拾善后。所以,领导者最好不要太过心软、太没原则,无论家庭或公司,过度紧密、没有界线的关系,都很难锻炼出独立自主的成员,表面上看起来向心力好像很强,实际上为了争宠反而会彼此攻击,制造无谓的纠纷与情绪。

苦苦哀求,引发罪恶感

另一种会让人心软的状况是,碰到对方苦苦哀求,感觉自己如果不出手相助,就会后悔一辈子。林萃芬指出,我认识一个朋友,有天夜里接到一位远亲的求救电话,对方边哭边说:“实在想不出来还有谁可以救自己一命,只有你能帮这个忙,我现在人在地下钱庄手中,对方威胁若不立刻还钱,就要给我断手断脚......怎么办,我真的走头无路了......”人命关天,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亲戚变成残废,朋友一时心软,没有多做思考,就答应对方筹钱救人。结果对方一拿到钱,便从地球上消失,再也不见人影。这下情势逆转,换成朋友跟亲戚哭诉求援。

基本上,“装可怜”的人就是利用别人的“罪恶感”来操控对方,他们不会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却会藉着一句又一句的“可怜台词”试图让别人“良心不安”,进而了解他们的心意,满足他们的需要。要分辨“装可怜”与“真可怜”有什么不同的话,我的观察是,“装可怜”的人讲完故事后,会让你觉得“自己必须为对方的悲惨遭遇负责”,或“至少也要略尽一点心力”。


▲专业谘商心理师林萃芬。(时报文化提供)

假使不想受制于这些“伪装的可怜人”,就需要狠下心来告诉对方:“我的能力有限,没有办法按照你的期望帮助你,我只能够做到什么。”只有面对并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才可能甩开罪恶感的纠缠。不管对方跟自己的关系多亲密,对我们的恩情多深厚,都要在“能力范围”内协助对方、关爱对方,太过氾滥的“同情心”,反而会让对方失去功能,无法自己解决困难。

心太软,小心惹祸上身

有句话说:狗急跳墙,当人们长期处于危急状态,就可能会扭曲人性,做出伤人害己的事情。社会新闻的版面上常常出现这种情形,譬如,长期失业的儿子天天伸手跟父母要钱,等到父母散尽家财,无力供养儿子时,儿子却恩将仇报,以暴力伤害一无所有的年迈父母。

通常会以暴力威胁别人的人,多半经不起任何一点挑衅,只要被他们嗅到一丝丝敌意,他们就会毫不留情地用暴力攻击对方。不过,别以为他们胆子大、勇气足,刚好相反,他们的内心都非常懦弱,很害怕会失去唯一的靠山,一察觉靠山不再支持自己,他们就会发起激烈的生存保卫战;而且对他们越好的人,受伤越重。

看过无数悲剧后,我得到一个启示,对上门求助的亲朋好友,与其提供金援,不如激起对方的生存斗志;一开始就坦承自己无能为力,对方或许会怨你“太小气”,却不会恨你“背叛”、“遗弃”他们,反而不会惹祸上身。还有一种会导致危险的心软状况是,陷入暴力的循环圈。像不少受到暴力伤害的人都曾经发誓“再也不会原谅暴力份子”,可是当对方采取密集的柔情攻势,不断的送花、送礼物、道歉、下跪、忏悔,保证“绝不再犯”之后,就会忍不住心软原谅对方,总觉得“再给对方一次机会吧!说不定这次是真心改过”。怀抱感情与期待的心软,很容易掉进失望与懊恼的循环中,为了让自己好过一点,只好找各种理由安慰、说服自己。

一时心软的代价,可能会高到超过负荷范围,务必设下停损点,赶快接受现实,以免赔上一辈子的幸福。

所以,与人交往的时候,如果无法说“不”,或很难对别人生气,或是对人过度礼貌,甚至常常因此被占便宜,或老是觉得自己的意见没有价值的话,就要练习表达自我的权益,试着说出内心的感受,才不会成为“心太软”的人。
 

本文整理、节录自林萃芬《从习惯洞察人心》一书,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由时报文化授权转载,欲阅读完整作品,欢迎参考原书。

本文留言

作者林萃芬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