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道理何其多,古人“两字”就概括。(图片来源:Adobestock)
相信有不少人平时都很注重修身养性,也会借由许多管道,学习到各种为人处世之道。只是人的记性有限,当我们看到、听到的东西一多,往往就容易出现当下觉得有道理,但过了一阵子就又忘记了的现象。
而对于这种难记易忘的现象,我们可以效法古人,因为他们早已帮我们总结出有效的方法,化繁为简。只要我们能够记住并做到“两个字”,那么人生一样可以趋吉避凶,得福报保平安。
那么是哪两个字呢?让我们先来看晚清文学家王永彬在《围炉夜话》里讲到的一段话:“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这段话大概的意思是说:行善的方法可说是无穷无尽的,但只要能够讲一个“让”字,便人人都可以做得到;处世的道理也有成百上千,但只要做到一个“敬”字,就能解决所有的事情。
为什么王永彬会这么说呢?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他话中的含义。
1、让
一个“让”字,通常包含了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不争”,一个则是“能舍”。当我们在工作、生活中能够做到“不争”,凡事随缘,顺其自然,那我们就不会事事与人计较,更不会为了争名逐利,去做尔虞我诈,伤害别人的事情。
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能努力做到“不争”,那我们生活周遭就会少掉许多因为勾心斗角而产生矛盾,社会自然也会减少很多不必要、害人害己的冲突。
当我们做到“不争”后,若能再进一步做到“能舍”,不恋栈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也能乐意去帮助别人,把别人一把,为别人服务,那么自然有勇气去匡扶正义,过程中自然也能做到行善积德。
所以若能做到忍让,也就做到了行善的关键。因此只要围绕一个“让”字,我们就百善皆可做,也可以为自己及后代子孙积阴德,得福报。
2、敬
谈完“让”字,我们再来看看“敬”字。
“敬”字也能够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敬人,二是敬事,三是敬己。
如果能做到事事敬重别人,那么在与人交往中自然会和气友好,不会动辄与人争斗,通常都能相处愉快。
倘若能做到敬重所做的事情,则我们自然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做事尽心尽力,考虑周全,小心谨慎。自然不会敷衍塞责,草草了事。
假如能做到时刻都敬重自己,那么我们就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会去做有亏自己品行的事情,也不会得过且过,而是会严以律己,不断学习,力求提高自己的道德操守,提高自身的修养,增加自己的价值。
所以为人处世的道理虽多,但只要能把这个“敬”字做到位,自然就能使相关的事情都通达无碍,和别人的矛盾一少,自己过得也就更加平安了。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