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前中国市场上的猪肉价格上涨。(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1年2月11日讯】中国国家统计局本周发布2021年度1月数据,称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由涨转降,环比涨幅扩大,食品价格涨势明显。同时,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由负转正,环比继续上涨。虽然央行表示并不会根据该两类数据改变货币政策,但专家认为,数据显示居民的日常生活仍面临大幅通胀风险。
国家统计局2月10日发布数据,表示2021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2020年1月下降0.3%,比去年12月上涨1.0%,达到自去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6%,非食品价格同比下降0.8%,食品价格环比上涨4.1%,非食品价格上涨0.3%。同时,当月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0.3%,环比上涨1.0%,在连续11个月下降后回归通胀。
专家: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有目共睹
前北京独立智库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洪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表示,虽然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总体下滑,但食品价格涨幅已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有些菜和肉的价格是上涨的,普遍反映价格上涨很多的,食品价格上涨说是1.6%是很温和的,但很多地方的反映不是这样的,食品价格一下上涨百分之几十,但这样的经验到底多广泛(也无法判断)。”
中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对此解读说,1月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涨幅扩大,主要受部分地区出现极端天气影响,食品运输成本增加。此外,受年节前夕消费需求增加、饲养成本上升等影响,鸡蛋价格上涨11.1%,猪肉、牛肉和羊肉价格分别上涨5.6%、1.2%和2.7%。但从同比来看,去年同期正值年节,价格基数更高,加上今年国内经济受到疫情冲击,航空等服务行业首当其冲,导致服务价格同比下降较多,拉动了整体居民消费价格下降。董莉娟指出,受国内需求改善,原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延续上涨势头,带动生产者价格环比上扬。央行同样认为,随着国内经济恢复,工业重启,生产者价格短期内有望收窄同比降幅。
美国南卡大学商务教授谢田对数据的可靠性表示质疑,他认为受一月疫情在中国国内卷土重来的影响,食品价格实际涨幅应高于公布的1.6%:“老百姓民间报导的蔬菜、肉类价格(涨幅)不会是这么低的水平,通胀现在已经非常严重了。我们看到中国各省重新封城了,蔬菜、肉类、水果这些东西运输受到阻碍,送不到菜市场,价格也会上涨。(消费价格)我觉得一个是和经济下滑有关,另一个还是和疫情封城、运输受到阻碍有关。从长期来看,整体增长还是和中共央行的货币政策,滥发货币,人为制造通胀有关。”
专家预测通胀率回升央行将维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有分析人士预测,二、三月份中国通胀率将回升,到下半年预计达到3%左右。
谢田表示,基于居民日常生活水平,中国实际通胀率应远远高于3%的安全临界值:“如果通胀率在3%倒不会有特别大影响,美国现在通胀率在2%至2.5%,长期美国的通胀率也在3%左右。对国民经济长期来说,3%的通胀率是可控制的,购买力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是中国显然远远超过这个数值。我们现在很难估计中国真实的通胀率,但肯定不会在3%或以下,我认为真实的数据应该在5%以上,甚至在10%。”
然而,中国央行在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自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受疫情、猪肉价格波动、去年同比年节期间价格基数高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稳居低位,但这是短期、暂时的。报告强调,中长期看,中国经济运行平稳向好,不存在长期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的基础。
据国家统计局信息,今年1月的数据是基期轮换后的首次数据发布。按照统计制度规定和国际惯例,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和住宅销售价格指数每五年进行一次基期轮换,本次轮换调降了食品、烟酒、教育文化娱乐等权重,居住、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等权重上升,并剔除了非洲猪瘟、疫情等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异常影响。国家统计局城市司负责人表示,本次轮换对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同比指数影响不大。
版权所有©2006,RFA。经Radio Free Asia,2025 MSt.NW,Suite 300,Washington DC 20036许可进行再版。http://www.rfa.org。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