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儿(图)


作为农业“芯片”的种子,中国被“卡脖子”情况更突出。(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1年1月6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为了表示对农业的重视,每年初发布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都是针对农业的,尤其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粮食种子和耕地问题更为重要。不过,作为农业“芯片”的种子,中国被“卡脖子”情况更突出。

自2004年起,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17个年重点放在“三农”方面,即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2020年12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八个重点任务,其中之一的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会议提出,保障粮食安全;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

2020年12月28日-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其中农业部分相比于2019年,更加强调了“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同时强调了农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并首次提及种业,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根据往年惯例,2021年一号文件将出现此前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内容。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

种子为什么这样重要?

中国种子贸易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种子进口量6.60万吨,花费金额4.35亿美元。

业内人士指出,几亿美元的金额虽然不大,但是种子关系到十几亿人的饭碗问题,国家战略的大问题。每年从国外进口这么多种子,等于自家饭碗被别人端在手里。

1月3日,中国新任农业部部长唐仁建接受官媒《新华社》专访时表示,种子和耕地是粮食安全两大要害,要确保中国人饭碗里装的主要是中国粮食,而中国粮食的生产应该主要使用中国种子。“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只有把这两个要害抓住了,才能从基础上根本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但是,种子研发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及大量资金的投入。从种子研发到种子的商业化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研发育种、田间制种、种子加工,这个周期一般在10年左右。并且,高额成本投入后,产出还存在不确定性。

全球濒临50年来最严重粮食危机,粮食安全对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则是重中之重。而作为农业“芯片”的粮食和蔬菜种子如果遭到断供,则对农产品产量产生重大影响,以至于加剧了粮食危机。农安天下,种为基石。种子是现代农业的基石,更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

中国官媒新华社旗下《瞭望》新闻周刊2020年第38期发文称,在走访了黑龙江、河南、湖南等粮食大省后,不少农业官员、农民和行业专家反映,很多种子大量依赖国外,存较大风险。

黑龙江省克山县素有“中国马铃薯种薯之乡”的美誉,已有百年种植历史。不过官媒发现,该县种的马铃薯种子多是洋种子,品种名称是“大西洋”--来自美国的进口种子。

近年来,包括全球种业前十强在内的70多家国际种子公司进入中国。美国先锋公司选育的杂交玉米种子“先玉335”推广至今已十余年,是东北、华北玉米产区种植的主要玉米品种,在部分地区已成第一大品种。甚至有的育种工作者自嘲:“我们不用搞育种了,一个‘先玉335’就够了。”

而蔬菜种子对国外的依赖更显严重,辣椒、洋葱、胡萝卜、茄子、番茄、马铃薯、西兰花……这些中国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蔬菜,不少都是外国种子长成的,甚至有的基本上全部依赖进口。

中国粮食商人认为,未来几年,中国粮食进口问题可能是一个全世界的大问题。中国粮食进口数量必会成倍增加,对其它国家地区安全,物价稳定有巨大冲击。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