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复苏谎言戳穿:两届1千多万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图)
2020年870万毕业生和2021年900万毕业生叠加,明年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0年12月7日讯】就业问题关系到饭碗,一直是民生的第一大要务。西方几乎所有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首先保的就是就业,保证大家有工作的机会,公民有生活的经济来源。而中国只重视GDP增速,不太重视就业,因为就算大量失业,中国也有办法安置,也不担心百姓造反。当年毛泽东就是通过上山下乡来安置的,现在这招习近平也学会了,就是将毕业生送到艰苦的边远地方去。
12月1日,中共教育部网站发布了一个文件:《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推进就业工作综合评价,各地各高校要改革就业评价机制,建立分层分类就业评价指标体系,将推送毕业生到西部、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和重点领域就业情况作为高校就业工作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制度,更好发挥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对高校招生、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反馈作用。持续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大规模跟踪调查。
这个通知的主要意思就是,如果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鼓励学校吧毕业生送到艰苦边远的地方工作,并将推送的人数作为学校考核的重要指标。意思很明显,推送得越多,学校的评分就越高,在资金拨款、教学扶持方面得到的奖励就越多。说白了,就是鼓励学校这么干!那什么地方是艰苦边远的地方呢?当然不是现在大学生就业的城市。文件中也说了,到西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比如说农村就是典型的基层,夹边沟就是典型的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当然还有北大荒、内蒙古和云南的西双版纳以及青藏高原、新疆之类的地区。特别是新疆,现在正在哄很多汉人过去。这些学生会不会成为发配的主力军呢?
所以,总体按这个情况,基本上就和毛的上山下乡差不多了。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很多也是去的这些老少边穷的地区。去的时候是一腔火热,觉得是在为建设社会主义做贡献,是在当毛的好战士。但是去了之后,那种艰难和悲惨可以说超出了想象。很多女知青在当地被村干部凌辱,也有很多被迫嫁给当地农民,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回到城市的父母身边,那可是一代人的悲惨记忆。可惜现在,习近平的上山下乡又要开始了,和毛的应该不会有太大差别。毕竟,习近平的知识文化水平有限,他有限的知识结构都是从毛时代学来的。现在要治国,当然也会从那时的知识框架里去找。
我之前一直在说中国就业困难,习近平准备搞上山下乡,解决就业问题。但是之前都是社会媒体的一些报道,比如说卖核桃一年挣60万,到乡下养鸭子一年赚100万,都是这种零星式的鼓励引导式的报道,当然也可以说是诱导,就是大家到边远的农村去,没有强制性。而在今年大学生800多万大学生毕业的时候,习近平借给学生回信的机会,也是在全国呼吁大学生“趁年轻,去基层”。
7月7日,习近平给中国石油大学新疆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期望。在这封专为2020届高校毕业生所写的回信中,习近平勉励广大青年学子“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上面都是官媒的报道,是一些大话空话,当然主题还是哄毕业生到艰苦边远的地方去,缓解中国城市的就业压力。
如果说以上都是软性的呼吁号召之类的话,那么像这次教育部的发文就正式将到边远地区的学生人数和学校考核相结合的,这就有点半强制性质了,我们可以理解为教育部对习近平讲话的回应,或者是对习近平心思的揣摩后作出的安排。
今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到底如何?失业率到底有多高?可能这都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09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9月份下降0.1百分点。
当然,统计局的数据有水分我们都知道,而失业率可以说是水分最多的一个数据。中国失业率到底是多少,失业人口到底有多少,谁都没有准确的数据!中国官方把失业率当成国家核心机密,禁止民间机构和学者调查统计,这就让失业率更加扑朔迷离。官方公布的失业率不包括农村人口失业在内,而且将5.5%列为失业的红线,当然大家是不相信这个数据的。但是,今年7月中国官方公布的失业率达到5.3%,非常接近红线,李克强都数次提到稳就业,在很大程度上能说明问题。
一些民间经济学家的算法,得出的失业率约在25.4%,这个算法是将“公开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市的隐藏性失业人数”、“农村的失业人数”3项数据加总,即得出真实的失业人数。
按照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中国第三季度的表现虽然比较抢眼,但还存在结构性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增长相对比较快,同比已经是正增长了,特别是房地产的投资增长。而消费这块还没有恢复到去年同期的水平,同比还是下降的。我们知道,真正带来就业岗位的,应该是在消费这块儿,而不是投资。
那些大基建投资能解决多少就业岗位?比起消费带动的那些民营工厂、小作坊和实体店网店来,是九牛一毛。这些民营实体才是解决就业的大头,那些生产销售衣帽、鞋袜、日用品、家电等实体,才是中国经济涵养水源的血管,才是中国解决中国人饭碗的根本行业。
但在这次疫情冲击,这些民营企业成片倒闭,失业的人群大部分集中在这里,失业的人多了消费当然就无法起来。反过来,因为没有消费能力,这些民营企业和实体生存艰难,只有关门倒闭,当然失业问题就更加严重。而投资和出口两块和消费带动的就业相比,还相差很远。而且出口也存在结构性的一些问题,比如医疗健康电子产品出口还可以,但是很多传统行业的出口受到的冲击比较大。
我说这些的意思就是,中国目前所谓的经济恢复增长,对就业其实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中国的失业率还没有从疫情冲击下缓过劲来。这也是这一次为什么教育部要落实习近平的呼吁,鼓励高校推送毕业生到艰苦地方去,并将这个和奖励挂钩的根本原因。
今年年初,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本来是毕业生应聘的黄金季节,因为赶上疫情,企业不敢招人,还大裁员,870万人延后招聘的基本上全部都耽搁了,压到了2021年。而现在,2021年毕业季的学生们也要开始找工作了,据说这一届毕业生达到了破纪录的900万人,两届叠加,明年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
在12月1日的工作会议上,就连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也承认,明年应届毕业生实际就业形势可能比想象中还要严峻。
灾情之下,今年应届生找工作可能已经面临着地狱模式。没想到,毕业即失业。本来大家觉得2019年是就业最难的一年,哪里知道2020年就业更难。真应了那句话:现在的每一年,都是以后最好的一年。
之前,中国各个大学统计的就业率基本都在99%以上,但是,每年中国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问题却是越来越严重,成为啃老族。因为大学统计的失业率,很多是学校的辅导员拿着数百学生的信息表,找企业签字盖章造假造出来的。要统计真实的高校就业率其实很容易,只需要统计毕业学生的社保和五险一金就可以。还有很多读研究生,或者做微信公众号、网络营销等一些人员都被统计进了就业名单,可以看出这种造假还在继续。这也是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体现。
今年以来,因为疫情,中小企业自身难保,能维持现有能力不裁员、不倒闭已经不错了,哪还有能力去新招人呢?就算是一些大企业,也是在裁员求生。就算招人,需要的就业岗位也有限。所以,现在就是中国不少高校毕业生毕业即失业,都在想尽办法,投身相对不受经济周期影响的公务员或国企行列。前段时间报道的,北大清华的顶尖名校博士生硕士生就职基层街道办成为社会热议的新闻。其实就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真实写照。
所以,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这2020年870万毕业生和2021年900万毕业生叠加,1千万以上的就业大军将要涌向市场了。但现在的问题是没有这么多岗位给他们提供生活来源,缓解他们因为读书欠下的债务,而且社会上还有蛋壳公寓这些金融机构等着收割他们。可以说这届毕业生确实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如果无法就业,还可能被学校推送到所谓的艰苦边远地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那么这批人会像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一样,成为被抛弃的一代人吗?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