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悲观切换到乐观 由“这件事”开始(组图)


从悲观切换到乐观,由“这件事”开始。(以下图片来源皆为Adobestock)

悲观切换到乐观,从内在对话开始

我长年累月地说服自己,我的人生受到诅咒,而且坦白讲,我都修练成洒狗血的大师啦,恬不知耻地高挂受害者的免死金牌,我都不确定自己怎么可能改变了。李察.巴哈说:“为自己的局限辩解,想也知道,那就真的变成你的局限了。”

因此,我到了二十七、八岁时,首次开始浅尝个人成长的世界,听说了你可以替自己打好基础,灌溉生活的光明面,当时我感到怀疑。要是可以选择正面,每个人一定都会那么做的,对吧?

其实,并不会喔!

或许,你像我一样,每每聚焦在生活的阴暗面,在你即将冒险投入新的生意或是展开新恋情的时候,满脑子多半是想着可能遇到的最惨情况。以前我都跟自己说,除夕是一年一度的诅咒之夜,总是诸事不顺:我在那一夜经历过三次被人甩掉的心痛,足以证明你相信会出什么事,就真的会出什么事。我已经养成习惯,随时盯着看有什么事出问题,宇宙便一直把问题送来给我。记住,你的想法会成真,而我显化出来的意念简直遍地开花,但却是基于各种错误的原因,显化在各种错误的地方。

或许,你就像我一样,才刚开始尝试新的饮食法或运动计划,便认定永远得不到自己致力追求的身材。也许你抱着“反正不能修成正果”的想法,连尝试展开新的恋情都没有。或许过去的失败证明了你认为事情绝不会有结果的想法,果然是对的,所以你才自愿玩起“我永远不能……”游戏。前文说过,心智的预设功能不是让我们快乐,而是保障我们的安全。

这表示你天生自然,就是会倾向于侦测会令你裹足不前的风险,而不是关注可以拉着你前进的报酬。


在我们大部分人居住的现代世界里,随时随地都在风险评估。

但我们要实际一点:在我们大部分人居住的现代世界里,我们不太可能在每周一次的买菜行程中被老虎蹂躏,或是在去上瑜伽课的路上被熊狠打。随时随地都在风险评估,感觉上很浪费时间与精力。

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有时风险评估对我们很有益。例如,当我在大喜之日拿着麦克风,脱口指责所有不肯到舞池上跳舞的宾客,但愿我事先评估了风险— 事实证明那是在结婚仅仅一小时之后,便与整个婆家打坏关系的强效办法。然而如果将风险评估视为常态的思考模式,这可就不太妙了。为什么?因为负面的思绪引发负面的言论,负面的言论几乎必然会引发负面的行为。

尽管如此,美国心理学家马汀.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大胆地指出任何人只要使用新的认知策略,都可以学会新的行为;也就是说,如果你养成习惯,以新的方式来思考与谈话,便可以逆转悲观的心态。塞利格曼指出,你如何解读自己遇到的情况与挑战(包括目前与未来),决定了你是还有半杯水的那一型,或是只剩半杯水的那一型。这表示如果你改变自己对境遇的解读,你的实质立场便可以从悲观切换为乐观

韦氏词典》(Merriam-Webster’s Dictionary)给乐观下了精巧的定义:“对未来或是一件事情的成败充满希望与信心。”反之,对悲观的定义是:“往往会看见事物最糟的一面,或是相信会发生最糟的状态。”


如果你改变自己对境遇的解读,你的实质立场便可以从悲观切换为乐观。

塞利格曼指出,你得研究自己脑袋里的内在碎碎念,才能判断你对人生的整体态度。因此,如果你学会了始终如一地去改变内在对话— 塞利格曼称之为你的阐述风格(Explanatory Style) —你便学会了保持始终如一的乐观。

我本来不认为自己悲观,直到我出动超大的显微镜来检视自己的对话,包含内在对话与外在对话,才晓得自己的悲观。尽管我具备快活热情的性情,但我说话的方式很快便暴露出我的悲观程度,远远超乎我的想像。我得好好下一番功夫改变才行。从灵性的角度,当我们改变自己的内在对话,便改变了振动频率— 各位乡亲啊,书都看到这里了,你们应该超级清楚改变振动频率的效果。你对事情的看法,决定了你的反应方式。而你遇事的反应方式,决定了你得到的结果。

你对往事的想法,真的会强势决定你日后遇事时的反应,塑造出你人生境遇的整体调性。如果你曾经走过一连串失败的感情关系,你极可能会审视起这些经验,从负面的角度去理解那些往事,下意识地将你未来的感情关系都注定破灭的观点,烙印在心上。这样的观点既不理性,又有杀伤力,因为你是有力量的,可以全面改变你日后的所有感情关系,显化出一段长长久久、幸福踏实的感情,只要你选择信任,保持正向的思考。
 

本文整理、节录自 娜婀.希伯特(Noor Hibbert)《与成功对频:成功需要努力,更需要心灵能力,你的思维惯性,决定你的人生与命运》一书,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由采实文化授权转载,欲阅读完整作品,欢迎参考原书。

本文留言

作者娜婀.希伯特(Noor Hibbert)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