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贻汾画像(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中国常州崇法寺内有一钟楼,据说清代道光年间,楼内塑有一尊魁星神像,预兆乡里的“斯文丕振”(意即神人合一,文风丕振)。寺内还有一口大铜钟,足有一人一手高,周围镌满多种经文咒语和八卦云纹,铜质乌亮,字形清晰,更为称奇的是里外没有一个砂眼,也找不出任何浇口痕迹,可谓举世无双的好钟。可是,那大铜钟却好像天生的哑巴,一直敲之不鸣,所以被闲置于偏室之中。有一天,一位当地的青年闲游到此,无意间信手挥鞭一击,天人感应,哑钟顿然开口,声音宏大响亮,悠悠然传出好几里外。此人便是应验了“斯文丕振”,16岁世袭云骑尉,19岁后历任安徽凤阳、扬州三江营、广东标抚营守备,最后擢升温州镇副总兵,且诗书画俱精妙,与清初六大画家之一的恽南田一起被后世称为“常州双绝”的汤贻汾。
汤贻汾(1778-1853),字若仪,号雨生,晚号粥翁,别号琴隐道人、太平边将、罗浮半月黄冠客。江苏武进(常州)人,为政清廉,后寓居南京,太平天国攻破金陵时,投池而死,享年75岁。其人于百家之学均有所造诣,深研天文、地理等,且诗文书画俱能,弹琴、围弈、击剑、吹箫诸艺无不精好。其山水画受前清画家董邦达影响,承继了“娄东派”衣钵,平实细致,后来发展了淡墨干笔皴擦法,枯中见润,自创一格。画梅闲淡超脱,极有神韵,间写松柏,多在清奇古雅中流露出一股文人气息。在当时汤贻汾与方薰、奚冈、戴熙齐名,有“方奚汤戴”之称,后世有人论其画品,在其余三人之上。
汤贻汾之妻董婉贞与诸子女亦善画。董琬贞(1776-1849),字双湖,号蓉湖,别署隐园琴侣。其祖父董潮为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董氏自幼聪慧,素有才女之称,嫁汤贻汾为妻后,诗文书画日渐益进。她擅画山水花鸟,所作构图新奇,用笔细润,落墨潇洒,赋色淡雅,层次丰富,意境疏间,书法秀逸潇脱。其篆刻或秀逸高洁,或流畅清雅,或刚劲传神,自成风格。其篆刻作品传世有“隐园琴侣”、“董氏琬贞”、“贞不绝俗”、“生长蓉湖家澉湖”等。董琬贞还著有《双湖诗文集》,语言文采优美深长,独树一帜。
这幅汤贻汾的《寒窗读书图》为画家必为精心之作。此画设色清淡,气韵高逸,意境幽深,颇为难得。画中,远处山坳间树木掩映,近处小屋内高士坐于窗前伏案读书,屋外乔松积翠,寒梅正放。境极幽静,墨极清润,笔极松秀。画家十分注重情境、气氛的营造。全画以山为骨干,其间置以房屋、树,以士人闲倚点景,人物结体自然,意态幽逸,这种含蓄温柔的笔调,颇得元人之法,出世超逸之情溢于画面,大有渊明归隐之意。论气息之怡逸,嘉道之间,难有匹者。
汤贻汾画在清末及民国时极受世人爱重,吴湖帆、张大千、庞虚斋等皆藏有他的作品。吴湖帆在此画边跋中极称之,并称“余所见戴(熙)轴几数十帧,汤画不及十一,而山水真迹只二帧而已。”可见汤画真迹难求如此,此乃其至精之品。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