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纺织市场正在掀起一轮前所未见的 “涨价潮”。(图片来源:Stringer/AFP/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0年10月24日讯】(看中国记者丁晓雨综合报导)十一假期之后,棉纺行业就乱了套。棉花、棉纱等原材料价格飞速上涨,短短几天,棉纱一吨上涨3000至5000元。坯布、面料、印染等也跟风涨,整个纺织市场正在掀起一轮前所未见的 “涨价潮”。大量贸易商捂盘不卖,待价而沽,有的商家甚至宁可毁约也要囤货。外贸企业苦不堪言,忧虑重重。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十一假期之后,整个纺织圈就乱了套了。上游的棉花、棉纱等所有原材料飞速上涨,一天一个价。
有纺织品公司人士对媒体表示:“价格涨得太离谱了,短短几天,棉纱一吨就涨了3000多块钱。60支纱价格更是由原来的2万6跳涨到3万多,一吨涨了五千,更关键的是现在都是没货,根本买不到。”
供货商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封盘不报价”现象。由于价格快速上涨,大量贸易商普遍采取“高报价、低成交”的策略,捂盘不卖,待价而沽;甚至由于价差问题,个别棉花商选择毁约。
而原材料暴涨之下,坯布、面料、印染等也闻风而动,纺织市场正在掀起一轮前所未见的轰轰烈烈的“涨价潮”。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进口纱也处于不报价的“封盘”状态。为保证生产交货,一场“抢布潮”也在纺织行业内拉开了帷幕。
《21世纪经济报道》称,棉纱行业的上半年和下半年堪称“冰火两重天”,上半年公司几乎快要倒闭了,现在却每家纺纱厂、印染厂、坯布厂都被堵得死死的,全行业上下都在抢购。
据生意社统计数据,2020年4月~9月,中国国内皮棉累计上涨1811元/吨,涨幅16.31%。但进入10月后,棉价涨幅陡然加速,截止10月19日,国内皮棉现货市场均价报14948元/吨,较10月1日价格上涨2020元/吨,涨幅14.62%;同比去年上涨17.03%。
棉纱价格较节前上涨3000元/吨,高支纱60支价格较节前上涨4000元/吨。截至10月16日,C32S纱线价格达到21500元/吨,当天郑州商品交易所棉纱主力合约CY101收盘价格为21685元/吨,一周之内涨了820元。截至10月15日,中国纱线库存指数报收7.6天,较一周前的21.5天直接砍掉了2/3,创下近3年新低。
冷冬的传闻,也让服装业存在冬装销售火爆的预期而大量备货。大量游资炒作“冷冬”概念,导致近期价格上涨,涨得最明显的也多是防寒服装面料。
此前在市场悲观预期下的去库存,导致大多数企业的库存水平很低,原材料的涨价加剧了企业的恐慌心理,赶交期的企业则更为急迫,为了保证生产,哪怕还有库存,纺织企业也纷纷开始抢布、囤布,产业链无论上游还是下游,大量企业苦不堪言,忧虑重重。
纺织行业人士表示:“如果原料价格再上涨,那么,纺纱厂就会面对‘纺一吨纱就亏一千元’的尴尬局面,长此以往,有的工厂就只能关闭部分生产车间。”
印染也面临着成本上涨的问题,这部分上涨的成本想全部转移给消费者是很困难的,行业利润原本就很微薄,原材料涨价挤压了大部分利润,结汇时人民币再一升值,亏本是一定的。
对下游服装加工行业也是致命的,“上游原材料价格太高了,但下游的面料、服装这块的价格活跃度远远比不上上游,棉纱、印染等成本一直在升高,加工厂非常难干。”
纺织行业人士称,外贸市场也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好,预计全年的订单将会比往年减少1/3。
9月份以来,印度多家大型出口型纺织企业因疫情无法保证正常交货,而欧美零售商为了确保感恩节、圣诞节销售季节供货不受冲击,纷纷将本来在印度生产的订单转移到中国来生产。但十一后原材料突然大幅涨价,这让不少纺织企业慌了神。
目前外国品牌商、零售商大多不接受中国纺服企业、外贸公司上调报价,原料、纱布的上涨很难传递到终端订单,外向型企业承受能力比较有限,因此要么“弃单”,要么独自消化棉花、棉纱等上涨的成本,无论做哪一种选择,生产企业都很痛苦。
专业人士称,上游行业的涨价不会带来纺织业的复苏,而只会层层挤压下游企业的利润。而近期海外疫情又再次收紧,人民币也在不断升值,纺织行业真正的复苏仍然任重而道远。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静馨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