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高手 多方探索抽样不可缺(组图)
想成为高手,多方探索的抽样阶段不可或缺。(图片来源:Adobestock)
想像一下,在现代社会,你点进旅游网站,网站推荐的娱乐是一个世界知名管弦乐团,由音乐胜地的弃婴组成。你会听到不同独奏,有些乐器耳熟能详,有些乐器从未听过,而且乐手会不时更换乐器。别忘了在推特上追踪“@知名弃婴乐团”。她们不担心什么嫁妆,自有发言人和纪录片帮衬。
就如老虎伍兹两岁时在电视上登场,这也会激起家长的一窝蜂跟进,新闻媒体寻找她们的成功秘诀。18世纪的家长确实蜂拥跟进,趋之若鹜。如某位史家所说,贵族争相(花钱)让女儿有机会跟她们一同演奏,“以期耳濡目染”。
然而她们的音乐练法殊难推广。这般兼擅各种乐器着实违反当今对练音乐的认知,绝对不符刻意练习的原理,毕竟刻意练习意在专注练习单一技能,多方兼擅不啻浪费时间。
根据现代励志观点,音乐训练就如高尔夫球,重点是集中焦点及早练习。无论是老虎伍兹,还是以虎妈著称的耶鲁法律教授,启示如出一辙:趁早选定,专注练习,别三心二意。
老虎伍兹。(资料照,图片来源:Chung Sung-Jun/Getty Images)
虎妈的本名是蔡美儿,2011年出版《虎妈的战歌》,自创“虎妈”一词。一如伍兹,虎妈打进流行文化,蔡美儿向大众推广一个秘诀:“中国家长如何养出这种刻板印象里的成功小孩”。就在第一章,就在第一页,她列出两个女儿苏菲亚和露露绝对不会做的事,包括“不练钢琴或小提琴以外的乐器”(苏菲亚练起钢琴,露露分配到小提琴)。蔡美儿监督她们一天练三、四小时,有时五小时。
家长们在线上论坛不知所措,苦恼于要替孩子选哪种乐器,因为孩子小到没法自己选,但再不选就会永远落居人后。一个有两岁半小孩的家长发文:“我在让他慢慢知道练音乐有多棒,只是我不知道他练哪种乐器最好。”另一个发文说,如果小孩到7岁还没开始练,可别选小提琴,否则会落后太多。某间私立音乐学校的主任看到这些担忧,发文列出选择建议给还三心二意拿不定主意的孩子。
专业之路当然有很多条。有些杰出演奏家从小小年纪专心致志,大提琴家马友友就是著名例子。可是很少人知道他最初先练小提琴,再练钢琴,却都不太喜欢,最后才改练大提琴。他只是比一般学生走完抽样阶段的时间快上许多。
虎爸虎妈是想完全跳过抽样阶段。我不禁想到先前和英国运动学者伊恩.耶茨的谈话。耶茨身兼教练,协助多种运动的选手迈向职业体坛,他告诉我愈来愈多家长过来找他说,“希望他们孩子能做奥运选手现在在做的事,不是他们十二、三岁在做的事”,而后者包括培养基础体能,多方探索兴趣与天分,再挑选专精的项目。对于优秀选手,寻找爱好的抽样阶段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
本文整理、节录自大卫.艾波斯坦(David Epstein)《跨能致胜:颠覆一万小时打造天才的迷思,最适用于AI世代的成功法》一书,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由采实文化授权转载,欲阅读完整作品,欢迎参考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