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传统七夕的美食文化 90%的人都不知道(组图)

 2020-08-24 10:3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七夕 乞巧节 牛郎 织女
传统七夕的美食文化,90%的人都不知道。(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中国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专属食物,七夕也不例外。黄历七月初七,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其中多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等为此节日的食物。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七夕当晚还要在月下摆上供桌,置茶酒果品和香炉,对月祭拜牛郎织女。也有女子为男子制作巧果,一来显示自己的心灵手巧,二来表明自己的心意。

除了吃“巧果”,还会吃一些具有灵巧、吉祥含义的食品。例如:

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7天生发,待豆芽长至两三厘米长,便可做手擀面。

吃鸡:传说牛郎织女每年只有在七夕才得以鹊桥相会,而当雄鸡报晓时,他们就不得不分开了。古时人们为祈祷有情人永不分离,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天亮之时公鸡就不会报晓了。

吃“花瓜”:七夕可是巧妇们大展身手的好机会,把瓜果雕刻成各种奇珍异兽。

吃五子:五子就是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寓意多子多福。

吃饺子:七夕闺蜜们一起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3个水饺里,乞巧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专属食物,七夕也不例外。
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专属食物,七夕也不例外。(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吃江米条:江米条是一道汉族小吃,食用它属于老南京人的七夕风俗。

吃绿豆芽:在广州,姑娘们会用绿豆芽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吃蜜:蜜在象征着夫妻甜蜜的生活,而蜜蜂建造的六边形蜂窝属于巧夺天工的设计,因此也有七夕吃蜜的风俗。

吃饼:魏朝流行于七月七日设汤饼。唐朝的节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进斫饼,并订七月七日为晒书节,三省六部以下,各赐金若干,以备宴席之用,称为“晒书会”。

吃素面:在日本,七夕传统食物是素面。素面,据说是从中国传来的“索饼”(指面条)演变而成,也可看作是银河或织女的纺织线。

七夕也是适宜配药的日子。据说一种以松柏为药材的秘方,这种神奇的药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调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长十年的寿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还有饵松实、服柏子、折荷叶等,均号称为长生不老的仙药。比较实用的药方有晒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试过的人才知道。

时至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責任编辑: 肖品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