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国盾量子”为名(代码:688027)在科创板上市(网络图片)
【看中国2020年7月22日讯】2020年7月9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国盾量子”为名(股票代码:688027)在科创板上市,当日盘中一度上涨1000%,创下了A股有史以来的记录!
那么,量子通信技术到底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事情要从1993年说起。1993年,美国IBM的研究人员提出了量子通信理论。此后,美国、欧盟开始集中力量研究,日本也把量子通信作为战略项目。看到欧美日都在大干快上,中国也不甘落后,以潘建伟(科大国盾第二大股东)领头的中科大研究人员,从此获得了历史机遇。
2006年夏,潘建伟小组、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欧洲慕尼黑大学 —— 维也纳大学联合研究小组,各自独立实现了“诱骗态方案”,同时实现了超过100公里的诱骗态量子密钥分发实验,由此打开了量子通信走向应用的大门。
有中国“量子通信第一人”之称的科大国盾第二大股东潘建伟(网络图片)
2008年底,潘建伟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制了基于诱骗态的光纤量子通信原型系统,在合肥成功组建了世界上首个3节点链状光量子电话网,成为国际上报道的“绝对安全”的实用化量子通信网络实验研究的两个团队之一。另一个小组为欧洲联合实验团队。
这里加引号是因为早有人质疑。那么,量子通信技术到底进没进入实用阶段呢?
看表面发展,一切都挺好。2016年8月16日,“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成功。随后,“墨子号”量子卫星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地星量子隐形传态三大科学目标,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跻身国际领先地位。
2017年9月29日,世界首条远距离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
量子通信工程的推动者们通过主流媒体也向大众承诺:“2019年前后,量子通信将会服务于消费者的网上转款和支付。全国性的组网建设将由运营商主导,量子网络标准将建立。2023年有望建成全国量子通信网。”“量子通信将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辐射千家万户。”“到2030年左右,中国将建成全球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
看起来好像真的很成功?
可是2017年以后,媒体却全体选择了沉默。京沪量子通信干线也失去了夺目的光彩。原计划中的多条跨省量子通信干线建设,已经全部停工。
实际上,对于量子通信,网上早有不少质疑的文章。最有名的是一篇文章,指出量子通信工程被市场抛弃的三大原因:
1、极低的成码率。
2、不能与互联网兼容。
3、极不安全的可信中继站。
文章中还说:为了掩盖量子通信的三大技术困境和转移视线,于是有关人员就泡制了两个神话故事:
1、量子通信的无条件安全性是可以用数学证明的。
2、只有量子通信可以拯救公钥密码危机。
这两个神话故事成了对付批评质疑的挡箭牌。神话故事背后的潜台词就是:虽然量子通信工程有许多技术障碍,但它理论上是无条件绝对安全的,“一俊遮百丑”,所有的技术缺陷只能将就吧;虽然量子通信并不具备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但传统密码的天空都要塌了,甭多想了,先上工程再说吧!
由于论证的内容太专业,这里只说结论,不展开了。
或许仍然有很多人力挺量子通信,认为潘建伟们做出了可实用的工程。但我们可以反过来想想:已经在2017年通过验收并实际运行的京沪干线,如果真的那么好,科大国盾的业务早就爆发式增长了。
但是2016年以来,科大国盾(国盾量子)的历年营收始终徘徊在2.5亿元左右,而且2017年以来居然在缓慢下降,2020年第一季度居然只有可怜的155万!
净利润更是疲软。2019年,国盾营收2.6亿元、净利润还有4930.61万元,但是今年第一季度,巨亏883万。
如果“墨子号”和京沪干线真的很成功,科大国盾的业务怎么每况愈下呢?
所以,网上早已出现了《强烈要求对两大量子通信工程进行检讨和问责》的文章。文章中说:中国花费1亿美元发射量子卫星 "墨子号"。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总投资5.6个亿。包括前期和后期工作,二者实际花费可能大于20个亿。事实已经表明,前者是骗局,后者面临报废。
网上还有一篇《量子通信工程通向何方?》,是2019年写的,作者徐令予。文章的结论是:京沪量子通信工程完工已有二年,上述三大技术困境一个也没有得到解决。量子通信工程失去自愿付费的忠实用户群,现在只剩下各级政府买单了。工程的投资费用就别提了,估计现在连日常运营维护都无法自理。整整二年过去了,没有经济效益、没有铁杆用户的京沪量子通信工程只能黯然走下舞台,它被市场无情地抛弃是必然的下场。
是这样吗?
笔者不是量子通信专家,不敢轻易下结论。但是,从国盾量子的历年业绩来看,好像颇为可疑。
所以,写此文的目的,就是希望以套现五亿元、身价几十亿元的潘建伟为首的国盾量子的专家们,能好好解释一下这两大工程的实际效果,并给出国盾量子未来的发展预期,看看能否支撑它目前将近400亿元的股票市值。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