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除了吃粽子 为何还要避五毒?(组图)


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艾草等。(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端午节,为每年黄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它的习俗也不少,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草、带五彩绳,香包等等,其中还有避五毒的习俗。

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传统习俗当然不用多说。那么,在中医看来,吃粽子有什么讲究吗?

在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粽子中的糯米是粮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糯米味甘性温,有益气健脾的作用。而粽子的配料也同样有着很好的保健作用。如益智仁有温脾、暖肾、固气、涩精的功效;我们常吃的大枣,有补脾益气,养心安神的功效;而甜甜的豆沙粽中的赤小豆,有着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的功效等。


老年人与小孩、肠胃功能弱和一些疾病患者不宜多吃粽子。(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但是,老年人与小孩、肠胃功能弱和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不宜多吃。

端午节也是一个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节日。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此外,因为在此时天气越来越炎热,蚊蝇滋生,黄历“五月”也常被称为“恶月”“五毒月”或“百毒月”。

当然,端午节也被古人称作“卫生月”,可以说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也是一年中不可多得的“养生月”。那么按照传统习俗端午节该如何保健呢?

“五毒”是指什么?

人们把五月初五定为驱赶瘟疫毒虫的日子,民间也流传着这样的俗语:“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所谓五毒是指:蜈蚣、蛇、蟾蜍、蝎子、壁虎。这五种毒物在每年夏历端午日午时,进入高繁衍期,且活动频繁,出现在各个屋角,阴暗角落,有灰尘的地方。

为什么要“避五毒”?

由于夏季天气燥热,梅雨季湿气重,人体质较弱易生病,而且“五毒”在这种阴暗潮湿的气候下开始活跃起来,易出来咬伤人,而且大部分毒物都有毒,所以,千万要小心它们呀!

如何避“五毒”?

我们可以用雄黄酒撒至墙壁门窗上,特别注意家里卫生;还可以“戴香包”,这是很普遍的方法,在香包里放入艾草,雄黄等中草药,是可以驱虫除秽的;民间有让小孩子戴“五毒兜”的说法,上面秀有五毒图,寓意以毒攻毒。还有在门上贴“五毒符”的方法,可驱除邪害,门上还可以挂艾草。这些方法都是可以避五毒的。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