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为何想此刻身在台湾?台湾经验带来希望(组图)
史丹佛大学学者祁凯立表示,看见在台湾的职业棒球(中华职棒、中职)开打,象征着正常生活指日可待。
【看中国2020年5月11日讯】(看中国记者卢乙欣综合报导)看见在台湾的职业棒球(中华职棒、中职)开打,象征着正常生活指日可待,曾经在台湾生活一年,并与台湾有过多次的学术交流经验的史丹佛大学学者祁凯立表示,如果他有选择,希望自己现在身在台湾。
相关新闻如下:
台湾职棒破冰开赛 全球65万粉丝热情参与
中职将开放入场 期待听到球迷场边呐喊
台湾职棒国际瞩目 纽时:象征战胜疫情举国自豪
中职开放观众引国际关注 外媒大赞台湾防疫好
陈时中:台湾防疫初步成功 人民高水准
祁凯立(Kharis Templeman)接受中央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台湾的国球回来了!”
虽然他不是棒球迷,但是在萤幕那端看见台湾棒球赛开打的气氛很感动。祁凯立表示,某种表面上台湾重返正常生活的样子,即使棒球在美国文化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美国距离球赛重新开打仍有一段远距离。
根据中央社报导,祁凯立是史丹佛大学的印度太平洋问题专家,9日,他透过推特转贴台中市长卢秀燕在洲际棒球场的照片。该推文表示:“在台湾,棒球赛在真的观众面前开打,对大流行的因应措施获得跨党派的称赞。”
祁凯立说,“国民党与民进党都认同防疫隔离的重要性,抗疫要让科学家主导”,他认为,在武汉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远观卫生福利部长陈时中已成为台湾最受欢迎的人,“这是好现象,表示台湾人尊重专家”。
祁凯立肯定武肺疫情处理拉抬了台湾正面的国际能见度,此亦显示台湾的政府治理有不少正面成绩值得人们珍惜,尽管部份台湾人身在其中,但或许感受不深。
曾经在台湾生活一年,并与台湾有过多次的学术交流经验的史丹佛大学学者祁凯立表示,如果他有选择,希望自己现在身在台湾。
祁凯立今年初曾经来到台湾观察中华民国总统大选,当时的台湾人普遍认为政治分歧将会撕裂社会,祁凯立表示:“和现在的美国比起来,台湾看起来似乎没那么严重。”
祁凯立又说,“台湾经验能给予美国希望”,他也期望美国能够度过现在的武汉肺炎疫情难关,并透过今年11月的总统大选得出一个大多数美国人都支持的结果,并继续往前、变得更加团结。祁凯立认为,台湾的状况提供了部分可能的希望。
提及台湾人戴口罩的风气,祁凯立并不陌生,因为在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期间,祁凯立正与台湾人共同体验深刻的抗疫经验。
当时大学毕业后、进研究所之前,22岁的祁凯立花了一年的时间在台北的补习班担任英文老师。祁凯立回忆当时有学生舍弃搭乘捷运,选择骑摩托车上下班,对他而言是很大的文化冲击。他问道,“骑车被撞不是比搭捷运染疫更危险?”
至于2002年的台北市长选举,是祁凯立第一次接触台湾选战。然而,色彩鲜艳的竞选旗帜、兴奋选情抓住了他,因此祁凯立后来的博士论文就是以那次的经验作为基础。
其实,更早之前,祁凯立在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就读期间,曾有一学期前往国立政治大学当交换学生,学过中文的祁凯立表示,“我碰到那个‘命运’,台湾是个令人惊艳的地方”。
祁凯立直言,“如果能选择,我希望现在身在台湾”,身为学者的他,可以在家工作,只是他想像如果身在台湾,还能够到外面用餐、与朋友一起喝饮料,搭乘捷运出门,在岛上各地旅行,“可做的事情多一点,会比在美国困在家里享有更多乐趣”。
总统蔡英文婉谢中华职棒的邀请,她认为,能够开放球迷入场,都归功防疫人员的努力。(以上图片来源皆为中央社)
疫情期间中职率先开打 全球瞩目外媒相继报导
根据《自由时报》今日报导,中职领先全球,成为武汉肺炎疫情下首个开放观众入场的职棒联盟,引发各界关注。
日本那须塩原市的市长渡边美知太郎,10日晚间透过推特转发日本“每日新闻”报导中职开放1000名观众入场的新闻,只是他也表达了对台湾的忧心:“成功封锁疫情的台湾开放棒球了,只是,台湾的经济好像也受到很大的打击,我之前去台湾时住的饭店也倒闭了。我深刻感受到限制以及开放的困难。”
《时代杂志》与《CNN》于4月期间已先前报导了台湾在美国职业运动全面停摆期间,还能够顺利举行比赛的盛况。
而《CNN》透过“台湾开打了,而且向全世界转播比赛”一文表示,由于台湾防疫有成,因此职棒能够顺利开打,内文还提及台湾在日前睽为已久的武汉肺炎“零确诊”,同时也放上了圆山大饭店点灯“ZERO”的照片。
当时负责英语转播的主播王云庆接受记者华生(Ivan Watson)于越洋采访中,谈到观众虽然无法入场观赛,但球场上仍有音乐与金属机器人,“欢迎大家来欢赏中职,特别是在美国、日本、韩国、其他地方都没有比赛的时候。”
王云庆强调,“这是目前唯一的现场球赛。”
此外,这也是中华职棒第一次以英语转播比赛,内文也引述《Eleven Sports》总经理康小玲的话表示:“我们希望可以鼓舞受到疫情影响的人们,不要沮丧,来看台湾的棒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