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丹青往事(图)


隋炀帝杨广。(图片来源:wikipedia)

中国经过三百多年的分裂时期,到了隋朝,再得一统。为重整中华文治,隋代帝王十分重视文化事业之发展,如隋炀帝亲自编撰《古今艺术图》五十卷,“既画其形,又说其事”。又汇聚魏晋已来的古迹名画,并于东都观文殿后修造二台,东曰妙楷台,藏古迹;西曰宝迹台,藏古画。由于帝王的重视,加之全国一统,于是南北精通绘事的名手大家也因此机缘荟萃京城。

例如,隋代名画家杨子华、阎毗、田僧亮、展子虔、杨契丹、郑法士都是经过北齐、北周又在隋朝任职的。董伯仁、孙尚子则是师承南朝传统,随中国统一而入隋的画家。此外,还有来自天竺和西域的僧迦佛陀、僧昙摩拙叉、尉迟跋质那等。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画家在隋朝走到一起。

此外,隋代朝廷振兴佛教,建寺开窟,隋炀帝即位后,又大兴宫室,在洛阳营建显仁宫、汾阳宫、自京城至江都置离宫四十余所,于是壁画藻绘随佛寺宫室的兴修亦盛极一时。例如杨子华曾在长安永幅寺作壁画。杨契丹、郑法士与田僧亮曾一同在京城光明寺小塔作画。郑法士负责画东壁、北壁,田僧亮负责画西壁、南壁,杨契丹负责画外边四面,被时人称为“三绝。”

来自不同地方的画家都有各自的画风特色。据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载,阎毗的画“工篆隶,善丹青,当时号为臻绝”,田僧亮的画以“郊野柴荆为胜”,杨子华的画以“鞍马人物为胜”,杨契丹的画以“朝廷簪组为胜”,展子虔的画以“车马为胜”,郑法士的画以“游宴豪华为胜”。

他们彼此影响,互相学习。譬如董伯仁与展子虔。一位来自河北,一位来自江南,两人皆为时人并重。唐人李嗣真《续画品录》中评价他们两人“董与展皆天生纵任,亡所祖述,动笔形似,画外有情。”而当这两位大家一同入隋时,开始时彼此并不以为然,后来才发觉对方的画风都很有值得借鉴之处。

此外,隋代画家多数传承前代大家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的画法,但也有两位很特别的。一位是擅画“美人魑魅”的孙尚子,一位是善画外国人物及佛像的尉迟跋质那。尉迟跋质那来自西域,画风特别自不必说,孙尚子则有一种“战笔之体”,所画“衣服、手足、木叶、川流,莫不战动。……他人效之,终莫能得,此其异态也。”

隋代虽然短暂,传世之作也极少,但隋朝在画史上所奠定的一笔则举足轻重,为盛唐更为开阔、多元的画风奠定了基础。

本文留言

作者轶飞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