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教王vs罗马国王:谁之权柄更大?(图)


罗马国王与罗马教王的示意图。(图片来源:Adobe)

罗马国王乃是人中之君主,统帅罗马的世俗之人,所涉及的乃是此世之事,所拥有的是世俗全力。而罗马教王乃是教民之领头人,所涉及的是彼世之事,他们各自所涉及的领域也都互不相关。因此,他们的权柄孰大孰小是很难断言的。

不过按一般常理而言又似乎应该是国王的权柄更大。然而在中世纪时,教宗对世俗权力所拥有的影响力也是不可想像的。在11世纪的罗马帝国的确在教王和国王之间发生了一场冲突。那么结果又是如何呢?

11世纪罗马帝国的国王是亨利四世。他原来出生于德国皇家,3岁时即成为德国国王,而6岁则成了神圣罗马帝国国王。

其祖父及父亲由于扩展了王室的直辖地,德国各地诸侯对领地的不断被蚕食一事日益不满,因而他们一直在窥测着反击国王的机会。

亨利长大后发现,在他以前的国王都会行使“圣职任免权”,即对自己比较听话的圣职人员,就把他们安排在一些对于其统治比较重要的圣职上,由此而使自己的统治更为安定。由于国王所拥有的“圣职任免权”给基督教会的世界里带来了腐败,因此各地修道院都兴起了改革的运动。

当时的教王是额我略七世,是一位清高之士。他认为应该在自己这一代里完全将腐败根除。因而他时时想着若有集会就企图推翻国王。当时德国的诸侯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便通过向修道院捐款而来巴结教王,而教王也一直在准备着从罗马国王的手中夺取“圣职任免权”。

1075年,额我略七世对于亨利四世委任米兰为大主教一事,认为这一做法不当而发表了谴责的声明。亨利四世为此感到愤怒,因为他认为这是他行使作为国王的权力,是理所当然之事,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即便是教王也不应该亵渎神圣罗马国王的权威。

为此,亨利四世召开了德国主教会议,宣称废黜教王。而其结果则是导致了双方的唇枪舌战。不过支持教王的主教并不多,而民众却对罗马国王和罗马教王出现争执表现出不安的情绪。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令人咂舌之事:额我略教王竟然宣布开除亨利的教籍。同时他还宣布:被开除教籍者若在一年之内没有获得罗马教宗的宽恕,其臣民可以解除对罗马国王的效忠誓言,从而可以不再服从他。

而德国的大多数诸侯也表示,如果亨利四世不能在一年之内恢复教籍,他们就不再承认他的合法性。实际上,诸侯们已经在开始策划拥立新的国王了。

对于当时的亨利四世来说,他并不拥有足够的军队来制服所有反叛他的诸侯。而且如果他未能重新获得教籍,他的皇位很可能就会被剥夺。于是亨利为了保住其作为罗马国王的宝座,不得不臣服于教王的脚下。

1077年,额我略教王逗留在亚平宁山脉的山腰处的卡诺莎城中,当时正值寒风凛冽之时。罗马国王亨利四世为了哀求额我略七世教王恢复教籍,竟然身披麻布以示忏悔,在大雪纷飞之中连续伫立了3天3夜。当时他尽量忍住了心头之愤恨。

后来等到教王允诺其恢复其教籍后,亨利四世开始蓄积力量,逐个罢免了德国的众多诸侯,拥立了新教王克雷芒三世。然后将额我略七世教王逐出了罗马,使他终于一泄心头之恨。

本文留言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