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出神入化 顾恺之笔下的维摩诘画像(组图)

艺术因信仰与道德而荣耀

 2020-03-02 09:3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维摩演教图局部 宋李公麟(传)
维摩演教图局部 宋李公麟(传)(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接上篇《空前绝后的艺术品是如何诞生的?》

“众生病则我病”

也是在大概三千年前,印度的毘耶离城中有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名叫维摩诘,他虽未出家,却在家修行。释迦牟尼的众弟子与他一起参禅悟道时,时常宣讲各自所证悟的佛理,然而最终都会被维摩诘所说的更高的道理折服。

维摩诘十分了解神通、天眼的玄妙,能够说明坐禅、戒律的要义,也知道“空”的真谛,并且能够用最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启示释迦牟尼的众弟子心性中迷而不悟之处。但是有一天,维摩诘出人意料的病了。释迦牟尼叫文殊师利前往探视,文殊师利到了维摩诘的住处后问道:“您的修行不是非常的成功吗?修行成功的人怎么会生病呢?”

维摩诘听后回答道:“我这病已经很久了,病是来源于痴爱执着,我看见众生尽皆痴爱执着而产生苦难,众生的苦难成为了我的病,若有一天众生解脱苦难,则我的病才能痊愈。”

文殊师利听后若有所悟。随后维摩诘又为文殊讲述了“空”与“不二法门”的含义,谈话渐入佳境,文殊师利听了入了神,正想再继续追寻更高深的道理,维摩诘忽然默然而忘言,文殊师利于静默中得悟佛理,一刹那间,天降花雨。

明唐寅维摩说法图 画中维摩端坐磐石说法
明唐寅维摩说法图 画中维摩端坐磐石说法(图片来源:国立故宫博物院)

这段故事被记载在《维摩诘经》中,《维摩诘经》传入中原并被翻译成汉文后,这一段对话格外触动人心,舍己为人的大慈悲心在华夏文化思想中进一步普及开来。一些人开始为维摩诘画像,其中就有一位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画家——顾恺之

东晋兴宁二年时,年轻的顾恺之尚未成名,他得知金陵城正为建造瓦官寺而筹款,然而金陵的大官没有一位愿意捐助超过十万钱,于是他发愿为瓦官寺筹得百万钱。顾恺之对庙里的和尚说:“请你们预备一面墙壁来供我作画。”之后顾恺之便一个月闭门不出,一心作画。

顾恺之一向认为画人物需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才能画出神态,而画画最重要的就是神似,画出鲜活的神态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点睛”,而点睛不能随便点,因为眼睛一画上去,画像就有了灵魂。所以在他画画时点睛总是最后点,或是隔了很久以后再点,每一次都十分慎重,生怕点的不好,一幅画像就有了一个心术不正的灵魂,这维摩诘的画像更是如此。因为维摩诘经中的对白顾恺之早已烂熟于胸,对于维摩诘所讲的佛理他也有了自己的领会,所以顾恺之对于这幅画的“点睛”还是很有信心。让庙里的和尚布告众人,要来观摩佛像的人,第一日须捐钱十万,第二日五万,第三日自行捐钱若干,就这样,人们口耳相传,争相观看,瓦官寺很快便筹集了百万,顾恺之也从此声名大噪。这幅维摩诘画的确千金难换,但更为宝贵的是画家的一片向善礼佛之心。

尽管这幅画如今已不复留存,我们还是可以从唐代诗人杜甫的笔下想像其当年的风采:“看画曾饥渴,追踪恨淼茫。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

历史上许多登峰造极的艺术作品都呈现在信仰的殿堂里,譬如希腊帕特农神庙中的雕塑,完美的人体比例,栩栩如生的衣纹令人惊叹;譬如欧洲教堂中的镶嵌画,阳光从圣经彩画的缝隙中穿过,如同圣光普照;譬如敦煌石窟中宏伟的佛国造像,佛陀庄严容貌被来自各地的人们参拜,工匠们的赤诚被岁月铭记。在东西方的古代,那些生来便有着艺术天赋的人们被认为是神赐福的人,他们也会用自己的天赋来回馈神、赞颂神,而很少用这天赋来为自己谋福、获利、博得名声。出自于虔诚的无私之心而创造出的这些艺术作品,通常不受时代洪流的冲击而历久弥新。

責任编辑: 夏琴 来源:神韵艺术团官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