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们指出,我们的每只手上可能沾染上40万多个微生物。(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中共肺炎(又称武汉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不断扩散,人心惶惶,除了戴口罩之外,专家们一直强调“勤洗手”,这是什么原因?洗手为何是防疫首要步骤?医生的回答让人吃惊。
大家都知道“病从口入”的道理,其实很多情况下应该是“病从手入”。为什么要养成一个良好的洗手习惯呢?医生们指出,我们的每只手上可能沾染上40万多个微生物,包括各种致病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许多常见的传染病,例如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肺炎、急性腹泻、寄生虫病、皮肤感染、皮肤癣症、沙眼、结膜炎等,都可以经由受污染的手接触嘴、鼻和眼睛而感染。
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可以救命
早在2011年,英国的一项研究就发现,习惯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的人,比那些经常用消毒纸巾擦手或用消毒喷剂替代洗手的人,罹患各种感染性疾病的风险要低60%以上,这些感染性疾病主要为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也指出,全球约有350万名儿童因肺炎或腹泻无法活到5岁,如果能够帮助他们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全球因为呼吸疾病死亡的儿童会下降25%;而死于消化道感染的儿童会下降50%。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可能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不过,不仅是孩子,就是在成年人当中,能够掌握正确洗手方法的人也不多。还有不少人,因为自己习惯的原因或场合等问题,养成了以擦湿纸巾代替洗手,或用消毒喷剂代替洗手的习惯,但这些都不是保持手部清洁的好习惯。
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是预防经手传播疾病的有效方法。
一定要彻底洗手的场合
触摸过公共物件,例如电梯扶手、升降机按钮及门柄后一定要洗手。(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什么时候应该洗手?请注意,以下时间和场合是一定要彻底洗手的。
1、吃东西以前,不仅在吃正餐前,而且也要在吃零食之前。
2、上完厕所后,无论是上小号还是大号,都应该要充分洗手。
3、去过人群密集处后,或做完工作后,或者下班回家之后。
4、去过医院或诊所之后,或者接触过、护理过病人以后。
5、接触过钱币之后,或接触过各类电子设备以后。
6、触摸过公共物件,例如电梯扶手、升降机按钮及门柄后。
7、为幼童或病人更换尿片后,及处理被污染的物件后。
8、在接触眼、鼻及口之前。
9、当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例如打喷嚏或咳嗽后。
正确的洗手7字诀
洗手看似简单,其实也是很有学问的。“湿、搓、冲、捧、擦”的口诀大家都耳熟能详,大约需要洗40~60秒,但许多人都没有正确洗手,对于防疫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台湾吴书毅医师指出,洗手时可以掌握“内、外、夹、弓、大、立、腕”7字口诀,并确实搓洗干净、擦干,就能降低病菌传染的机会。
1、内:将双手手心互相搓洗。
2、外:仔细搓洗手背。
3、夹:十指交错仔细搓洗指缝。
4、弓:手指微微弓起,让手指背与手心互相搓揉。
5、大:别忽略搓洗大拇指与虎口处。
6、立:指尖容易藏污纳垢,可与手心互相搓揉。
7、腕:手腕处若有手表、饰品可先取下,洗手时连手腕一并搓洗。
此外,要想预防疾病,还应该做到以下3件事。
1、洗手的时候,必须一直使用流动的干净水。
2、每次洗手的时间,不应少于20秒。
3、洗手的时候,必须用到肥皂、香皂或洗手液等清洁用品,洗完手应采取卫生的干手方式。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