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写半首诗考官干瞪眼 破格录取成千古名句(图)
仅写半首诗考官干瞪眼,破格录取成千古名句。(图片来源:Adobe stock)
唐朝是我国是个最繁华的时代,因此中国诗歌被冠以唐诗的称呼,那个时候杰出的诗才数不胜数,科举考试诗歌还是主要内容。古代寒门士子苦读十年,只为有一朝金榜题名,但是有一位考生在考进士,完成最后一步鲤鱼跃龙门时却只写了半首诗就提前交卷,让考官看了干瞪眼。
此人就是唐朝大诗人祖咏,祖咏和王维是好友,二人相交甚密,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两人都是学霸,在诗歌方面造诣非凡,王维除了诗人的身份,还是当时的科举状元。而祖咏在考进士时,写诗半首被破格录取成千古名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唐朝时期科举考试诗歌非常重要,在八股文出现之前,诗歌还是科举中考察的重点内容。祖咏出生贫寒,但是才华横溢,在科举中杀出重围,得到了赴京赶考的资格。开元年间进士科开考祖咏是其中的一员,这次考题是《终南望余雪》,也就是写一首关于终南山的雪景诗。
写出一首好诗不是大家想像的那么简单,即便是才华横溢的李白,很多好诗也是有灵感的时候才写就,有一句话叫“文章本天成,佳句偶得之”。临场发挥应试作诗,对一个人考验很大,整个考场静悄悄的,所有考生埋头苦思。时值冬日天寒地冻,考题也出的恰如其分,祖咏看了看窗外被大雪覆盖的峻岭心中感慨万千,提笔走龙蛇。
寂静的考场被一突兀的声音打破,祖咏竟提前交卷了,考官疑惑不已让他把试卷拿过来看看,因为要求的是六韵十二句,祖咏只写了四句。考官好心劝他:“规矩是十二句,你这只写了四句,希望你能慎重考虑,把下面的几句补完。”这位考官可以说是非常仁慈了,一般人交卷就没有反悔的机会,科举大事岂是儿戏。
祖咏却说“不是我不想写,而是这四句意境已足够,再写不过是画蛇添足。”考官被这嚣张的话惊呆了,他重新拿起试卷细细端详,反复吟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思索再三,竟然真的再也无从下笔,只能干瞪眼,而诗中意境更是辽阔深远,可成千古名篇。
按照规矩十二句只写四句必定名落孙山,正是因为这首诗,祖咏被在开元十二年考中了进士科。据说当时一位主考官提议将他点为状元,但毕竟不合规矩,进士已是破格录取。
后来祖咏入朝为官,但因仕途不顺归隐山林。
依据维基百科的资料,祖咏(699年-约746年),唐朝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排行三,开元十二年(724年)进士。之后未得官,开元十三年离京迁居汝坟(今河南省汝阳、临汝一带)别业,以渔樵自终。与王维、储光羲、卢像、丘为友善,其中与王维交谊颇深,多酬唱之作。明人辑有《祖咏集》。
祖咏的作品以写自然景物为多,宣扬隐逸生活,并讲求对仗。代表作有《终南望余雪》、《望蓟门》、《七夕》、《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陆浑水亭》、《家园夜坐寄郭微》、《送丘为下第》、《古意二首》等,其中以《终南望余雪》和《望蓟门》两首诗为最著名。
明人辑有《祖咏集》。《全唐诗》存诗一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一首,断句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