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研究报告披露,有“中国淡水鱼之王”之称的长江白鲟(Psephurus gladius)已灭绝。(图片来源:Adobe Stock)
一份研究报告披露,有“中国淡水鱼之王”之称的长江白鲟(Psephurus gladius)已灭绝。
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一篇论文说,中国特有的物种长江白鲟在2005~2010年时已经功能性灭绝,最近13年来都没有发现野生白鲟的活动踪迹了。
该论文的预校样(pre-proof)于2019年12月23日在线发布。其通讯作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危起伟对陆媒介绍,2019年9月中旬,国际组织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上海组织了专家组评估,评估结果为,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长江白鲟灭绝(extinct)。
危起伟参加了那次评估会。“大家尊重IUCN的评估模型和专家,但这一结果让人心情沉重。”他说。这一结果正在上报IUCN办公室,随后将在IUCN红色名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正式更新和公布。
IUCN官方微博1月3日发布消息称,目前正在开展的亚欧鲟鱼类全面评估最终结果尚未发布,预计将在今年6月正式发布评估结果及相应的级别调整。
对此,危起伟回应澎湃新闻称,“是没有正式公布,但评估已经完成了。公布与否,不影响其科学结论。”
继白鱀豚和长江鲥鱼后,长江白鲟是第三种被宣布功能性灭绝的长江流域特有物种。
长江白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匙吻鲟科鱼类。长江白鲟,体型硕大,成鱼可长达七八米,游速迅疾,被称为“水中老虎”“中国淡水鱼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种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它和长江中华鲟一样,是距今已有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白垩纪残存下来的极少数古代鱼类之一。
2009年,IUCN对长江白鲟物种濒危等级的评估结果是“极危”。
IUCN专家说,目前没有包括影像学等在内的任何证据证明白鲟还存在。如果人们再拍到或捕捉到任何一个长江白鲟个体,IUCN将重新考虑调整其物种濒危等级。
自2003年至今,科研人员没有再发现过白鲟,也没有其人工养殖个体存留。
长江白鲟灭绝的消息被披露后,1月2日,中共农业农村部官网被迫宣布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2020年1月1日0时起长江流域禁止生产性捕捞。
对此,网民们纷纷留言表示,“几分钱的电费没见过,长江流域的物种是实实在在的灭了不少。”“违背自然,就会被自然惩罚,今天的白鲟只是个开始。”
“导致这种大型鱼类的灭绝的最重要原因是栖息环境变化,水电站大坝。”
“人为的灭绝!”
专家表示,长江珍稀鱼类濒临灭绝,是因为长江生态系统崩溃所致。
原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翁立达等表示,长江除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和三峡工程,长江上游和主要支流的水电开发梯级开发和规划也大规模启动。这些目前已建、在建和规划中待建的密密麻麻的各级水电站,将长江上游层层拦腰斩断。
专家表示,长江流速、水温、河势、泥沙等等条件的变化从整体上改变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改变了鱼类的栖生环境,包括产卵场的丧失、鱼卵孵化环境的改变、以及水温、流速和氧气的急剧变化,这些变化使原来土生土长的鱼类种群数量下降、甚至灭种。
陆媒2013年报导,据统计数据:长江已知物种1,778种,其中鱼类378种,长江特有鱼类为142种,20多种鱼类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长江的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数量在大陆淡水一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中占2/3。
报导说,长江“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产卵量只有原来的3%,“长江三鲜”之一的刀鱼,可能步上鲥鱼与河豚的后尘,在“5年内消失”。
长江作为华夏大地的第一大河流,养育了一半以上的中国人。自从三峡大坝开建以来,长江中下游连年出现反常气候,地震、大旱、水灾等灾难接踵而至。数百万“三无移民”——无田种、无工作、无前途造成巨大社会危机,水质污染、水库诱发地震、水位上涨引发滑坡崩坍、水库淹没区扩大、限制长江航运、历史古迹消失、珍稀动植物死亡等,引发很多生态灾难。
在三峡大坝拟议修建之初,著名水利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痛陈三峡工程的危害,先后三次致书时任中共党魁江泽民,指出根本不可修建这一祸国殃民的工程。但江泽民仍强推三峡工程。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