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 百姓不知是灾年(数文)
一、老童生七十初次应试
清代湖北某一主持学政的人,在某郡主持考试,见到一位满头白发的应试童生,询问他的年龄,回答说已经有七十岁了。问他曾考了几次?老童生则回答说是初次上场考试。这位官员很奇怪,就详细地询问他,他回答说:“参加考试,就要查考他的真才实学,这就要考生一定循序渐进地刻苦努力,攻夫做到家了,才可以出来问世,这样才有利于国计民生。如果稍稍涉猎一点,读几篇破烂的八股文章,就排着队前去应试,即使侥幸地得到科第,对于国计民生和学问,又有什么帮助呢?我只想到此点,废寝忘食,希望达到这一步而问心无愧。不知不觉已经老了。”
这位官员听后,点头笑了,让他做一篇文章,果然不错。这位官员仔细想想老童生的做人和做文的态度,十分感动!
(清代张培仁《妙香室丛话》)
二、曹大蔑视矮人,吃大亏
曹大是常城观子巷人,以贩卖南方货物为生,家资中等。他喜好拳勇,两手能举起千斤重量。有一云游的僧人路过,听说了他的名声,就到曹大卖货的地方,买核桃,用两个手指捏碎,说这些核桃都不好。曹大于是拿出核桃一斗多,在上面略微用手一拂摸,那许多核桃,个个都碎了,僧人点头称服,就离去了。
城中每到九月,各位商贩,都到灵观庙去祭祀神灵,每一天都演剧。曹大前往观看,站在台前,成百上千的人推搡拥挤,他屹然不动,每年都是如此。
有一天,有个小矮人,身高不过三尺,略微有些胡须,脸长得很窄,迳直站在曹大的前面,用后背贴着曹大的腹部。曹大推他,他却感觉不到,用力推他,他仍然不动。那矮人回头问曹大说:“你要干什么?”曹大蔑视那矮人,矮人就用两个手指头,按了曹大的肋骨一下,然后就从人丛中离开了。
一会儿,曹大急忙用手按住肋骨,面如纸灰,嘴已不能说话了。邻居见到这个情景,急忙把他扶回家。他的左肋都是青黑色,被按的骨头,条条都断了,曹大呕吐了数升鲜血后,死了。矮人也不知去向。
(《妙香室丛话》)
三、道士奇技
江西张真人处的道士,来到笔者(本文原作者张培仁)的家乡,在庙中戏台上作法,台下观看的人很多。道士用一陶器烧炭,把炭烧得里外通红。他将陶器放在手掌上,绕场转几圈,便用衣袍扇拂火炭,木炭的火,马上就灭,陶器也就马上冷了,就好像没烧过炭似的。道士又用手拿着一块厚二寸多的城砖,向空中用力抛掷过去,正要落到观赏者的头上,大家正在惊恐之时,城砖马上碎落,如同细粉一样,落到大家头上。道士问大家:“有什么感觉?”
大家都说:“头脑冷静清凉,没得怀思想了。”大家都鼓掌致谢!
(《妙香室丛话》)
四、义妾高尚,令人敬仰
张氏,明代南京人。松江(今上海松江)商人杨玉山,到南京贩卖货物时,纳她(张氏)作妾。两个人共同生活了一个月,但好景不长,杨的正妻妒忌,张氏被逐回家。出杨门以后,她闭门隐居,独自一个人生活,而杨玉山还常与她往来,并且赠给她数以千计的财物。二十多年后,杨玉山获罪,服劳役,丧尽家中财产。终日抑郁不快,而致使双目失明。
张氏知道这些情况以后,不及多想,迳直来到杨玉山家,先拜见了女主人杨妻,而后手捧杨玉山的衣袖,大哭不止。哭罢,拿出先前杨玉山给她的全部财物,包括金银和珍珠首饰,用来给杨妻的两个女儿置办嫁妆,送她们出嫁,还替杨妻两个儿子,娶了妻子。这些办完以后,她留下来服侍杨玉山,为他煎汤熬药。一年以后,杨玉山亡故,张氏仍不肯离去,又留守灵柩,直到服丧结束。她的父母,强令她回家,她没有从命,为杨守节,一直到死。终生不接见一个外人。
(《妙香室丛话》)
五、王维知乐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盛唐开元、天宝年间,诗名流传甚广,他和弟弟王缙,游宦于京都,那些亲王驸马,权豪势要,都以结交王维为荣,对他们待若上宾,热情迎候。宁王、薛王,待王维如友。有个人得到一幅奏乐图,却不知其名,王维看看图说:“画上乐师奏的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
有好事的人请来乐师,按图上动作演奏,果然丝毫不差。人们更加佩服王维的精鉴。
(宋代纪有功《唐诗纪事》)
六、百姓不知是灾年
宋代明道末年,天下闹蝗灾。通州知州吴遵路,趁百姓还未挨饿的时候,便从富人那里,募集了几万贯钱,分别派遣衙役和下级军官出海,从苏州、秀州买米回来,使物价没有提高。他又让老百姓打柴草,官家收购,用这些钱买官米。到冬天下大雪时,又以原价把柴草卖给老百姓。官方不损伤钱财,老百姓又能得到好处。
他还修建了茅屋一百间,以安置流民。他拿出自己的俸禄,买草垫子、席子、食盐、蔬菜,每日和饭食,一起分发下去。有病的,给药治疗;愿意回去的,准备好船,带上食品,送还本土。
这一年,各州死了很多人,惟有通州的老百姓安宁,好像不知这年是灾年。所以老百姓敬爱他如父母。第二年,范仲淹为淮浙安抚使,上报吴遵路,治灾救民的办法,皇上又把它颁发各州。
熙宁年间,又有人到通州当官。那时,距离吴遵路治理通州,已经超过四十年了,而老百姓还是赞扬、歌咏吴遵路,不停。
(宋代李元纲《厚德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