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美国之胜:将中国从进攻态势逼回防御状态(图)

 2019-12-22 10:27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8

美国之胜:将中国从进攻态势逼回防御状态
美国总统川普(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9年12月22日讯】经过19个月打打谈谈,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将要达成。从文本来看,双方都有让步:美国在知识产权和减少贸易逆差方面得到好处;中国则得到部分取消关税的优惠。从双方需要来看,习近平获得减轻国内经济压力的喘息时间;川普可以腾出手来全力投入2020年大选。只有两类人对这个协议特别不满意,一类是美国不希望川普(特朗普)连任成功的人,《纽约时报》12月17日发表克鲁格曼文章,坚持认为川普输掉了这场贸易战;另一类是希望借川普贸易战之力直接打垮中共的中国政治反对派。这两类人基本无视美国之胜不是关税这种小事,而是将中共在国际社会的态势从进攻逼回防御。

美国取得三重胜利

第一重胜利:中国对外扩张成收缩之势

中国的对外扩张主要表现为经济扩张,对外投资是其主要指标。就在2017年,中国还在畅想“一带一路”计划实施后,可以建成一个“绵延数千里,横跨亚欧大陆的“朋友圈”。中国媒体连篇累牍报导,这个“朋友圈”涉及沿线65个国家,涉及人口46亿,占世界人口总量约60%;GDP总量约23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30%左右。2018年3月中美贸易战开打之后,中国对外投资明显减少。华府智库企业研究所(AEI)开设了一个“中国全球投资追踪”(China Global Investment Tracker,CGIT)项目,根据这个项目的统计,中国对外投资在2016年和2017年达到峰值,分别为1,657亿和1,759亿美元,此后出现大幅下降,在2018年降至1,124亿美元。2019年上半年,中国全球范围对外投资和建设项目额为275亿美元,较2018年同期锐减约50%。分析称,这种趋势很可能在未来几年不会改变。

中国对外投资下降的原因不断变化:最初是由于中国国内担心外汇储备缩水进行资本管控,但2018年下半年后中国对外投资加速减少,恰好是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紧张关系升级。中国目前大部分外汇来自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如果顺差受到威胁,不管是关税,还是与美国达成协议、购买更多美国产品,中国用于海外并购或一带一路项目的外汇都会减少。到了2019年上半年,国际投资界大都认为中国对外投资减少,是因为各国越来越警惕技术向中国转移,纷纷进行投资限制。

第二重胜利:全球产业链重置,中国贸易峰值期已过。

外资本来就在中国缓慢撤出,但中美贸易战加速了这一过程。早在2018年9月,我在《中美贸易战的深远影响:全球产业链重置》一文中分析过,本文只谈全球产业链重置的显著后果:中国不再是全球第一的出口大国。据投资公司NN Investment Partners的高级新兴市场战略分析师巴库姆(Maarten-Jan Bakkum)表示,这一转变可能是全球贸易领域出现“中国峰值”的迹象。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的分析,2018年上半年,中国对174个国家的出口超过美国,而美国是最大的商品供应国,仅51个。这一现象被称为“中国峰值”(Peak China)。但在今年上半年中国却输给了美国,美国夺回了全球第一出口大国的位置,中国过去二十年作为全球主要出口国的地位受到了打击。

这对美国是个重要胜利。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美国渐渐失去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的地位,贸易赤字年年增加,减少对华贸易逆差是川普(特朗普)总统开展对华贸易战的主要目标之一。尽管中国迟迟不肯签署协议,但美国已经通过贸易战形成的压力让外资出走中国,而中国的出口前10名都是外资,四家是台资。中国此时就算签了协议,也不可能让这些给中国出口创汇的外企回流中国。

第三重胜利,知识产权方面,斩断中国“千人计划”的偷窃之手,唤醒了全球对中国的防范之心。

在知识产权方面,美国与中国的交涉甚为困难,但美国围绕知识产权展开对华“反间谍战”,斩断了“千人计划”这只偷盗美国知识产权的长臂。自2008年底中国政府批准实施“千人计划”以来,截至2017年,已经有7,000名学者参与该计划。这些科学家当中有不少供职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以及能源部科学办公室等国家级研究机构。美国采取的一系列行动,逼迫中国在2019年放弃了《中国制造2025》,虽然很快不事声张地成立了规模为210亿美元的“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对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电力装备这三个领域、曾被《中国制造2025》计划列为重点的10个尖端行业进行投资。但因为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从美国直接“拿”走成果,这个产业升级过程的前期会快一点,因为还有现成的“成果”可以消化;但因后续困难,几年以后将会变得漫长,不确定性增多。

美国对中国间谍活动的揭露,让西方国家陆续对中国采取了防范措施。2019年2月,德国发布《国家工业战略2030》,国家联邦经济事务和能源部长彼得‧阿尔特迈尔(Peter Altmaier)在草案发言中,明显流露出这个计划是出于对中国的畏惧。还有评论认为,这是因为德国畏惧本国工业会被中国“买断”的对应措施。

中国的国际形象从正面迅速滑向负面

在开展贸易战的同时,美国通过不断发布各种关于中国在美间谍活动及相关渗透的调查报告,加上中国在贸易战过程中出尔反尔的各种自相矛盾的辩护及表现,世界对中共政府的认识急剧转变。

2005年,中国对外声称“和平崛起”,自那一年开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就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进行每年一度的追踪调查。调查开启那一年,仅有35%的美国人对中国这个亚洲强权没有好感。以后逐渐上升,2016年8月,该项调查显示,有47%的美国人对中国没好感。至今年8月间,该项调查显示:美国人对中国好感度降至14年来最低,高达60%的美国人对中国没有好感。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41%的人视为坏事。受调者普遍认为,中国造成的军事威胁大于经济威胁,81%认为中国军事成长是坏事,促使战略触角伸入太平洋、印度洋和中东地区。

调查结果还显示:与民主党人相比,共和党人倾向对中国较有负面的看法,也更关切中国的军事实力。

如果说以上调查仅限于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于2019年在34个国家进行的调查则显示了全球范围内对中国的看法正转变成负面。在接受调查的六个亚太国家中,有45%的受访者表示,在涉及全球事务时他们对习近平缺乏信心,只有29%的人表示对习近平有信心。这一趋势在几个国家当中特别突出:81%的日本受访者、74%的韩国受访者和54%的澳大利亚受访者都对习近平持消极评价。

在此次调查中,79%的亚太地区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军事实力增长是坏事。在日本和韩国,这一数字甚至达到90%。然而,一些非洲国家比如尼日利亚和肯尼亚,却有大部分人认为他们可以从中国的军事实力中获益。

川普打破了中国话语的政治禁忌

最后必须提及川普总统在打破中国话语政治禁忌方面的贡献。

自从中共理论界的三朝元老郑必坚在美国《外交事务》上发表China’s“Peaceful Rise”to Great-Power Status(2005年9-10月号)以来,全世界(包括法、德等国与反美阵营)对中共崛起抱着期待的心情,在美国由拥抱熊猫派主导对华政策,批评中共成了他们眼中的“中国黑”,中国成了与美国平起平坐的新霸权,就连奥巴马离任前一年在《大西洋月刊》的采访中,也谆谆告诫美国人“对世界而言,一个强大的中国比衰落的中国要好”。也因此,建立在掠夺环境与低人权标准上的“中国模式”得到不少西方学者赞美,甚至在中国研究圈里成了不可触犯的“政治正确”。

川普总统发动的中美贸易战,以及美国在较量过程中对中国政府所做各种坏事的不断揭露,终于打破了中国话语的政治禁忌,对美国长达30年的对华政策提出了合理怀疑。所有这些,成功地扼制了中国对外的政治经济扩张,将其逼向“防御”态势。尽管离川普总统开打时设定的两大目标——减少贸易逆差、迫使中国彻底放弃中国制造2025还有距离,但本文所述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进攻态势自此结束,被迫走向防御。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大纪元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