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日本名企富士胶卷和佳能相机是如何创新走出困境的?(看中国合成图/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9年9月30日讯】在日本企业转型成功的几个案例中,其成功的核心就是如何利用自身现有的技术来寻求新的产业与市场的拓展,做到绝处逢生。
第一个案例:富士胶卷公司。
在数码相机还没有诞生之前,美国的柯达与日本的富士胶卷是世界两大胶卷生产商,柯达是黄颜色包装,富士是绿颜色包装。结果柯达公司黄了,而富士胶卷活了下来,而且越活越好。为什么富士胶卷能够活下来?因为它成功转型了。
当年全球胶卷市场品牌龙头之一的富士胶卷(图片来源:KAZUHIRO NOGI/AFP/Getty Images)
当年,富士胶卷公司在十字路口徘徊时,跳楼的念头都有过。但是,全体员工一起思考一个问题:公司最核心的胶卷膜的技术,能否改作他用?终于有人想到:我们来试试化妆品如何?
胶卷与化妆品,这两个产品的概念相距十万八千里,怎样融合?结果,一年之后,富士胶卷公司成功开发出了红色系列化妆品,用的就是公司最为传统的膜与水解的技术。
化妆品的开发成功,让富士胶卷公司尝到了涉足健康产业的甜头。于是,公司重心向健康产业转型,将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富士胶片传统优势的图像处理技术进行结合,开发出了用于识别和提取器官区域的AI识别技术,这项结合了医疗影像与信息学AI技术的医疗系统,已经成为富士胶卷公司的一个新的医疗技术品牌,叫“REiLI”。
“REiLI”技术能够在成像检查时能准确识别器官的形状,并发现其与正常组织结构不同的部分,将这一异常部位及时提醒医生关注,并对这一异变特征进行解释指出患者潜在的疾病状况,通过减少图像解释时间来帮助放射科医生的临床决策。
这一技术的诞生,就意味着人工智能体检将会比医生凭经验体检,来得更精准。同时,富士胶卷公司还开发出了FCTPixel Shine技术,它能使用AI算法在极低辐射剂量下实现高效的图像处理。目前,富士胶片还在推进主要脏器、肺癌CT、脑梗检测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开发。
最值得关注的是,富士胶卷公司还收购了美国的iPS细胞的提炼设备技术,成了这一万能细胞培植制造设备的专利供应商。
在摄影胶卷市场急剧缩小的背景下,富士胶片积极寻求转型,形成以“医疗健康”、“高性能材料”、“电子影像”、“光电”、“印艺”、“文件处理”为主的6大业务领域,已经成为一家多元化的技术导向型创新企业。其中,医疗健康事业成了富士胶片未来发展的领头羊,也使得富士胶卷成了日本再生医疗的重要关联企业。
第二个案例:佳能公司。
佳能公司(Canon)是日本最大的照相机制造企业。但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导致数码相机成为一个夕阳市场,佳能引以为自豪的单反相机,也开始卖不动了。按照佳能公司董事长御手洗富士夫先生的说法:“公司是到了悬崖边上,不改革,就等死。”
日本佳能公司的一款相机产品(图片来源:YOSHIKAZU TSUNO/AFP/Getty Images)
佳能下决心转型,怎么转?向医疗仪器与监控摄像等领域转型。
2013年,佳能将荷兰奥西(Océ)纳为子公司,拓展商务印刷行业。2014年,佳能收购了世界最大视频管理软件公司之一的麦视通(Milestone,丹麦);2015年,又斥资28亿美元,收购了全球最大监控摄像头厂商安讯士(Axis Communications,瑞典);2016年,再出资59亿美元,收购了东芝医疗设备公司。而这一系列收购,都基于佳能公司自身拥有世界一流的摄像、成像技术。也就是说,是以自身的传统技术,以收购的方式,短平快地搞了一个产业与市场的扩大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佳能公司已经跻身为世界第四大医疗设备制造商。2018年在上海进博会上推出的PET-CT,其性能的卓越性,令行家们为之惊叹。
佳能公司显然还不满足于医疗健康产业,它凭借照相技术,又开始进军小型卫星制造与发射领域。2017年发射升空的低轨小型卫星,重量为65公斤,安装光学成像设备,运行轨道距离地球为500公里,每天绕行地球十五次,拍摄的地面照片精度可以达到一米,这样的精度对于一颗小型卫星来说已经很高。
除拍摄照片之外,这颗卫星还能够计算地面物体的尺寸和统计数量,其中包括车辆、建筑或者农场。它也能够采集各种数据,涉及到泥石流、地球或是其他自然灾害。这颗卫星的制造成本还不到十亿日元(约6600万元人民币),这仅仅是常规卫星制造成本的零头。到2020年,佳能希望能够利用成像卫星获得4.82亿美元收入,而到了2030年,收入计划翻一倍。不仅如此,佳能还开始了火箭研发与卫星发射场的建设,太空梦正在让这一家传统的照相机企业成为世界宇宙工业的新成员。
其实,佳能成功转型的背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基础,那就是它们拥有巨大的自有资金的积累,能够花得起大钱,收购世界一流的技术企业。
所以,企业存钱很重要!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