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推荐一笔投资,你会选择什么?(图片来源:Fotolia)
【看中国2019年8月31日讯】最近上海开了一家超市(Costco),上午开门,下午就暂停营业,原因是来的人太多被挤爆了。为什么巨头们纷纷撤离,却有人仍然能实现突围?为什么遭遇挑战的线下生意,面对强大的互联网,依然有人能掀起波澜?这对我们究竟有哪些启示呢?事情还要从不久之前的一次采访,跟你说起。
巴菲特的搭档,智慧老人查理·芒格,有一次被问到说,在未来(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如果你只推荐一笔投资,你会选择什么?
芒格还没说话,估计很多人要开始抢答了。他首选推荐的会不会是指数基金呢?因为每次有人问巴菲特,老爷子推荐的都是指数基金。就算不推荐指数,那么他肯定会推荐BRK(巴菲特和芒格担任主席和副主席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谁不说自己公司好啊!况且,芒格曾亲口表态,未来长期,BRK会略微跑赢指数。
结果出乎意外的是,芒格告诉记者,如果只推荐一笔投资,他会选择的正是Costco,这是一笔他“愿意带进棺材里”的投资。
这家公司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胜出,答案很简单,便宜,非常便宜。它既不赚消费者的钱,又不赚供应商的钱,维持着全行业最低的毛利率,依靠着做到极致的运营(30天左右的存货周期)和极为恐怖的周转率(3.7),获得了巨大成功。
说到这儿,再和大家分享一个坊间段子,上海古北一家日资的高端百货商店,因为价格太高,价格昂贵,人流稀少,于是今年准备正式关门大吉。关门之前,清理库存,搞起了打折促销,结果一看打折,人流马上起来了,于是这家很多年不死不活的商场,突然就活了过来,前两天发了公告,决定不关店了。
以上这些案例和对比,让我们再次见证了那个最有效最基本的经济模型:
需求定律——价格越低,需求越多,销量越大。而销量越大,规模效应开始起作用,成本被摊薄,于是利润开始喷涌而出。
可是问题在于,这一切的起点,那个第一推动力的低价是怎么出现呢?
Costco的巨大成功,有如下事情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极简主义的选品
首先,极简主义的选品(他们行话喜欢讲精简SKU),我们举个例子,煎饼果子摊,某种意义上,是把生意做到了极致。它整个摊位只卖这一款产品,没有豆浆油条包子那些乱七八糟的。另外,煎饼摊占地面积很小,租金很低,甚至流动摊位没有租金,因此,它的单位坪效极高。重点在于,因为煎饼师傅只做这一款产品,他毕生的功夫和对于时间的精准控制,都做到了极致。也因为只做这一款,葱花、香菜、鸡蛋、脆饼,所有的资源,都往一款产品上堆,最终达到了整体效率最优化。
从这个角度来看,Costco拥有整个行业最低数量的SKU(比如一款袜子只有5个颜色,那这就是5个SKU),它只有3700个SKU,沃尔玛是它的十倍,广大电商们的SKU更加可怕。从这个角度,电商们其实效率不高,它被迫一样至少要来一个,想要做成万物商店,可是长尾的经济价值并不大。统计学上有一个基本的统计规律叫做幂律分布,就是大家说的二八法则,20%的商品,贡献了80%的收入。Costco厉害在于,它能把最好的这20%给你选出来,这就是创造价值。
会员付费模式
其次,Costco公开的秘密,也是大家竞相模仿的,就是会员付费模式。今年五月,我们有幸前往奥马哈参加股东大会,正好路过Costco,我们东西都大包小包选好了,正准备结账,店员不卖给我们,说,所有人必须先办卡,才能进行购物,一张卡大概是120刀。
Costco的管理手册上写明:所有商品的定价,毛利率一律不得高于15%。财报中也能看到,Costco毛利率平均在13%,这基本是沃尔玛的一半(25%)。
不向供应商收取渠道费用
以上其实还不够有冲击力,关键是,Costco甚至不问供应商收渠道扣点!
大家知道,如今开店,不管进任何渠道,都需要向平台付渠道扣点,一般电商平台平均至少5%,线下百货一般是租金+扣点,如果是免税店更可怕,机场要拿走免税店45%的收入作为扣点费用。当年,中国第一代洗手液品牌蓝月亮,最初引爆成功,就是向各大KA卖场(重要线下渠道)付高额渠道进场费。
Costco让商品进入自己的商店,但是不问供应商收渠道费,而是帮助供应商建立更好的物流和供应链。这样一来,供应商有钱赚,就能在商品质量和供货效率上进行升级,最终的长期价值反而是提高了。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它还具备规模效应、用户粘性、精准定位用户群等特点;它还盖了很多加油站,从加油站给商场引流(美国中产阶级社区和汽车一族的文化),这些合奏效应,构成了Costco独特的护城河和竞争优势。
最后,它呈现出的结果是又好又便宜。又好又便宜这五个字,是对商业世界简洁而优雅,深刻而直白的浓缩。这五个字,也让我们在试着重新理解中国商业的真相,消费普及远比消费升级更加重要。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