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数据全线疲软 经济现滞胀难逆转(图)


中国7月金融数据全线低于预期。(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19年8月12日讯】(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7月新增贷款、货币供应量及社会融资增量等金融数据全线低于预期,工业、消费等同比增速料将明显回落,表明实体经济需求不足。叠加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和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数据,中国经济进入难以逆转的滞胀状态。

8月12日,中国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当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1%;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47.02万亿元,同比增长12.6%。

数据还显示,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远低于此前1.5万亿元的预期中值,比上年同期少2,103亿元。

中国7月金融数据均明显低于预期,显示实体经济需求不足。尽管经济下滑的弱势不改,但考虑到人民币存在贬值压力,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空间依然受限。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央行短期内降准和降息可能性都很小,调整信贷结构和降成本仍是未来一段时间政策的重要目标。德国商业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周浩认为,由于受到汇率的制约,政策上能应对的办法不多。而且政策继续放松短期也的确看不到效果,只能延续目前的思路,继续结构性政策调整。

据《路透社》报道,招商证券研发中心联席首席宏观分析师罗云峰认为,究其原因,应该是总的经济政策不再鼓励实体部门的需求总量,或者说信用创造的增加。

财通基金固收分析师郑良海表示,7月新增贷款减少,主要是企业短期贷款同比萎缩加深,居民户新增短期贷款增长大幅减少,估计与结构化融资收紧有关,居民户中长期贷款维持高位。

中海晟融经济学家张一表示,7月M2增速和新增人民币贷款全面低于预期,主要是两个因素导致的,第一,一季度的政治局会议之后,央行再无全面降准动作,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投放和信贷新增;第二,一季度以来,实体经济需求不振,尤其是打压房地产等动作压制了信贷需求,这也导致数据不及预期。

中国央行8月9日晚间发布《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表示,货币政策有效应对国内外不确定因素影响。

中国国家统计局8月9日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 CPI同比上涨2.8%,创近17个月新高,而PPI同比则跌至近三年最低,显示经济风险进一步加大。

中国7月CPI同比增速继续高位运行,而PPI同比则跌至近三年最低,正式进入通缩区间。分析师们认为,由于猪肉供应紧张格局未改、中美贸易战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农产品的供应成本,CPI或仍有一定上涨空间。

另据路透综合近30家机构预测中值结果显示,在内外需求双双疲弱的情况下,曾在6月支撑工业及消费增速冲高的因素在7月明显弱化,加之库存周期下行、汽车销量明显放缓,7月工业增加值和消费同比涨幅均较前月明显回落。

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实际为停滞性通货膨胀,即滞胀。现在经济停滞,失业及通货膨胀同时持续增长,并且物价也开始持续上涨,这种经济状态一旦开始就难以逆转。

据《自由亚洲电台》8月9日报道,中国金融学者贺江兵认为,目前出现经济停滞性通货膨胀:“经济停滞,通货膨胀上升。这种经济现象特别难处理。中国第二季度GDP升6.2%,这是有统计数据以来最低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农产品跟美国打贸易战以后,美国的价格比较便宜,但中国不进口,所引发的一系列后果,短期内无法解决。滞胀会长期存在。”

贺江兵表示解决方法是:“解决办法主要是减税。滞胀在美国曾经非常严重,但是当年的里根政府通过减税解决了。川普(特朗普)没有遇到滞胀,但是他用减税,他的经济发展也很好。最好的解药是大量的进口美国农产品、猪肉,它比较便宜。第二就是减税,这是无痛的解决增长。会有效带动经济增长。”

什么是滞胀?

滞胀全称停滞性通货膨胀(Stagflation)又称为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Stagnation)、高通货膨胀(Inflation)及失业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李正鑫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