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古卷】智慧超群的晏子(图)
古代的忠臣都善于向君主进谏良策,而不是和君主一起陷于危难。(图片来源:Pixabay)
晏子,名婴,谥平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子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五十余年。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
先秦与秦汉时期,大家对晏子都有比较高的评价。孔子对晏子颇为推崇,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论语・公冶长》)司马迁也十分敬仰晏子,曰:“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执鞭,所忻慕焉。”(译:假使晏子还活着,我就算是给他拿着马鞭赶车,也是高兴钦慕的。)(《史记・管晏列传》)
晏子智慧超群,往往是寥寥数语就能说服君主,解救百姓于危难之间。本文介绍晏子的故事数则,以飨读者。
(一)救下制砖的士兵
在君主发怒、要杀人的时候,如何才能制止悲剧的发生?晏子的做法非常绝妙,几句话就化解了这场危难。
景公命令士兵制砖,时节正是农历十一月和十二月之间,天气很冷,士兵们饥寒交迫,所以任务没有完成。景公发怒道:“给我杀两个干活的士兵。”晏子说:“遵命。”过了一会,晏子说:“以前先君庄公征伐晋国的时候,那场仗只损失了四个士兵。如今您下令杀掉两个士兵,可就是杀了军队的一半了。”景公说:“嗯。这是我的过错。”下令不杀士兵了。
(二)齐景公减轻了残酷的刑罚
即使是普通生活中的琐事,晏子都可以善加利用,闲话家常的聊天,居然可以让君王减轻残酷的刑罚,令人惊叹!
景公想更换晏子的住宅,说:“先生的住宅靠近市场,低洼潮湿,地方窄小,喧嚣声和灰尘太大无法居住,想把你的住宅更换到干爽通风、宽敞的地方。”晏子辞谢说:“我的先人就住在这里,我还不够格来继承他们,对于我来说这里已经很奢侈了。况且小人住在靠近市场的地方,早晚都能得到需求的东西,这是小人住在这里的好处。不敢惊动四邻乡亲。”
景公笑着说:“先生住的地方靠近市场,知道市场上什么贵、什么贱吗?”晏子回答说:“我既然私下以为从这里能得到好处,怎么会不知道呢?”那个时候,景公刑罚使用频繁,有在市场上卖假腿的人。因此晏子回答说:“市场上假腿贵,草鞋便宜。”景公听了神色严肃,变了脸色。景公为此减省了刑罚。
君子说:“仁人的话,好处是很大的。晏子一句话,齐侯就减省了刑罚。《诗经》说:‘君子如祉,乱庶遄已’说的就是这个事情吧。”
(三)纪国灭亡的教训
晏子不但能言善辩,而且学识渊博、兼有胆略。即使同君主的意见不同,晏子也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景公到故纪国去游玩,得到一把铜壶,打开来看,里面有朱笔写的字:“无食反鱼,勿乘驽马”。景公说:“说的好啊。我知道这话的意思,吃鱼的时候不要翻过来,是不喜欢鱼腥味;不要乘坐跑不快的马,是讨厌它走不了远路。”晏子回答说:“不是这个意思。吃鱼的时候不要翻过来,是说不要把百姓的劳力和财力用尽了吧!不要乘坐跑不快的马,是说不要把能力低下的人置于身旁吧!”
景公说:“纪国有这样的文书,为什么还会亡国呢?”晏子回答说:“纪国亡国是有原因的。我听说,君子有道,将之挂在里巷的门上。纪国有这样的话,却写在壶里面,不灭亡还等什么呢!”
(四)景公巡游救济百姓
一场以游玩为目的的君主出游,因为晏子的劝谏,最后变成为了救济百姓而进行的巡游。
景公出游,问晏子说:“我想游览转附、朝舞,然后沿海南下,一直到琅琊山。我需要做些什么,才能效法先王的出游?”
晏子行再拜礼,回答说:“您这样的发问真是太好了。我听说,天子到诸侯那里去视察叫做巡狩,诸侯到天子那里去汇报叫做述职。因此春天巡游视察耕种情况然后补助缺少种子的人叫做游,秋天巡游视察收获情况然后帮助粮食歉收的人叫做豫。夏朝谚语说:‘我的君主春天不游,我怎么完成耕种?我的君主秋天不豫,我怎么得到帮助?春天一游秋天一豫,是诸侯奉行的法则。’”
“如今君主您的出游却不是这个样子,出行队伍需要当地供应饮食,贫困的百姓得不到帮助,劳累的百姓得不到休息。顺水而下,乐而忘返就做流;溯水而上,乐不思归叫做连;尽情捕猎,纵情不归叫做荒;恣意行乐,不知有止叫做亡。古代圣明的君主没有流连的巡游,没有荒亡的行为。”
景公说:“说得好。”命令官吏统计府库粮食的数量,登记国内年老、年幼和贫困的百姓信息,打开府库发放粮食,发给贫穷百姓的粮食有三千种。景公出游亲自接见的衰老病弱的老人有七十人,都给予了救济,然后结束巡游返回都城。
(五)守护、治理国家的根本
人有善言善行,值得推崇表彰,这会鼓励其人行使更大的善事,更何况这个人是位君王呢?晏子几句鼓励君主的话,使更多的百姓获得了益处。
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一个背柴火的老人面有饥色。景公可怜他,感叹说:“让官吏供养他吧!”晏子说:“我听说,喜欢贤能的人而怜悯没有才能的人,是守护国家的根本。如今君主怜悯老年人,而恩泽无所不及,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呀!”景公笑了,面有喜色。
晏子又说:“圣明的君主见到贤能的人就喜欢贤能的人,见到没有才能的人就怜悯没有才能的人。现在请您派人寻找年老体弱而没有人供养的人、鳏夫寡妇而没有配偶的人,根据不同的情况供给他们衣食用品吧。”景公说:“好的。”于是齐国年老体弱的人都有人供养,鳏夫寡妇也都有了家室。
(六)民心与神意
晏子不但谋略过人,而且是个德行高尚的人。他根据具体的事件能够提出有利于百姓的谏言,直面君主的过失。如果没有惊人的胆识和智慧,很难想像在那样一个君临天下的年代,这样痛批君主的错误会面临怎样的惩罚?但是晏子做到了,他不但保全了自身,而且也为百姓谋得了益处。
景公问晏子说:“我最近精神衰弱,身体非常不舒服。现在我想准备用于祭祀的圭璧和牲畜,让祝宗进献给上帝和宗庙,我想祭祀可以求福吧?”
晏子回答说:“我听说,古代的君主求福,政治必定合乎民心,行为必定顺乎神意。控制宫室的规模和数量,不敢大肆砍伐树木,以免侵迫山林;控制饮食需求,不敢过多的打猎和捕鱼,以免侵迫河泽;祝宗主持祭祀时,只求神灵免除灾祸,而不敢别有祈求。因此,神灵和百姓都和顺,山川献出财物。”
“如今您政治上不和民心,行为背离神意。扩大宫室规模和数量,大肆砍伐树木而逼迫山林;饮食富余,过多的打猎和捕鱼而逼迫河泽。因此,神灵和百姓都很怨恨,而山川收回财富。负责纠察的官员上报罪责,负责祭祀的官员祈求降福,我想这样互相矛盾吧?”
景公说:“我如果没有先生您,不会听到这些话。请允许我洗心革面,改变行为。”
于是景公废除了到公阜的游玩,停止进献海鲜,砍伐树木则按照时节入山,打猎捕鱼则都有限额,宫室和饮食都有节制而不过多,祝宗祭祀的时候只敢请求免罪而不敢别有祈求。因此邻国都敬畏齐国,百姓都亲近君主。晏子死了之后,齐国就衰落了。
结语
古书中记载着晏子与景公的一段精彩对话,笔者认为非常有代表性,以此作为本文的结语,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景公问晏子曰:“忠臣之事君,何若?”对曰:“有难不死,出亡不送。……言而见用,终身无难,臣何死焉?谋而见从,终身不出,臣何送焉?若言不用,有难而死,是妄死也;谋而不从,出亡而送,是诈伪也。忠臣也者,能纳善于君,而不与君陷于难者也。”(《群书治要》)
大意:齐景公问晏子:“忠臣应该如何辅佐国君?”晏子回答说:“国君有危难,忠臣不送死;国君出外逃亡,忠臣不送行。……谏言如果被采用,国君一生都没有危难,忠臣何需送死?谋划如果被听从,国君终身不至于逃亡,忠臣何需送行?如果谏言不被采用,国君有危难而忠臣跟着送死,那是白白送死!如果谋划不被采纳,国君逃亡而忠臣送行,那是欺骗、伪善!所谓的忠臣,是善于向君主进谏良策,而不是和君主一起陷于危难。”
参考资料:《晏子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