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独”与美国“颠覆专家”密谋真相(图)
黄之锋与香港警察对峙(VIVEK PRAKASH/AFP/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9年8月9日讯】香港众志核心成员黄之锋、罗冠聪等人与美国驻港领事会面交谈一事,被官媒描绘成是一场“密谋”,那五个人在万豪酒店大堂交谈的照片传的全世界都是,何密之有?美国则指责中方公布美国女外交官私人信息的做法是“流氓行为”。
有分析怀疑,北京正在为香港这场泛民主运动寻找一个罪恶的替身,比如“外国黑手”;赋之以一个罪恶的名义,比如“港独”,仿佛三十年前中共当局抹黑天安门学生运动一样。
本来这件事不难解释,在香港这样一座国际城市,与“外籍人士”会面何必大惊小怪?亲北京的几家港媒8日却以爆料的神秘语气称,黄之峰和罗冠聪6日联同香港大学的黄程锋和彭家浩与美国驻港总领事馆政治部主管埃德(Julie Eadeh)“密会”。亲中媒体援引“网民见证”:黄之锋和罗冠聪见了埃德进来后“立即站起身来”,表现得“非常地恭敬”,就像见到了大老板一样。两分钟后,外国女子带领四人“转场”到其他地方继续“密斟”……显然,这里使用这样一个无法证实的细节完全在于丑化,激起不明真相的读者的厌恶感,但是仔细一想,即便“网民见证”属实,青年学生见了美国女外交官,“立即站起身来”,表现得非常恭敬也合情合理,正常不过。既然要见面交流,难道人家来了还要坐着不动,非横眉竖眼不成?见面寒暄几句,找个地方谈话也很正常,难道非要站在大庭广众发表宣言?
为了加深这场“密会”的不可告人,报道称,埃德的外交生涯开始与美国国务院的心战部门,曾前往中东等地以人权民主名义“策划颠覆活动”,是一名“身份神秘、行事低调的颠覆专家”。为了强化这位“颠覆专家”的神秘,报道称,埃德掌握包括汉语、阿拉伯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
好像一切都是设计好的,香港示威者中颇有声望的黄之峰,与披着人权民主外衣的美国“颠覆专家”“密会”,未来的所有罪名似乎都已齐备。
其实,黄之锋等人早已是当局的眼中钉。香港众志是以黄之锋为首的泛民主派青年力量在2014年“雨伞运动”之后组成,那场运动失败后,当局秋后算账,包括黄之峰在内的多名成员被指不遵守基本法而被禁止参加各种选举,在目前这场反送中运动中,香港众志一如当年,扮演着非常有影响力的角色,据指他们目前正在计划九月份开学后发动学生罢课的事。
面对外界猜测和种种“曝料”,黄之锋证实与美国外交官会晤,但强调谈论的只是“香港人权民主法”立法进程,同时促请美国停止向香港警察出口催泪弹和橡胶子弹。黄之锋还表示自己以前到访华盛顿,直接跟美国议员交流,罗冠聪5月间也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会面,这次与美国驻港人员交流,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把这么一桩简单的会面描绘成密谋,把气氛营造的十分鬼怪,稍微深挖一下,原来有迹可寻,7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例行记者会上就已宣称,香港发生的事件背后有“外国势力操纵、策划,甚至组织实施的迹象”,华春莹接着目标直接对准美国,质问“美方针近期香港事态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香港爆发的反送中运动,世人皆知,就是因为林郑月娥特首不顾民意,在北京支持下,强行修订旨在向中国大陆遣返嫌犯的‘逃犯条例’而引爆。引爆的实质就是对中国大陆党大于法的法治系统的毫无信心,深层的原因就是对北京当局不顾当年承诺的“高度自治”不断蚕食“一国两制”积怨已深,加之2014年以真普选为宗旨的“雨伞运动”遭到当局镇压而引发。这些都是港人的亲历、亲身感受,亲身参与,何必故意说这样一场倾城而出的抗议运动是受了美国人或者某个外国势力操纵、发动、煽动?
当局对民众的诉求丝毫不让步,加之黑社会元朗打人事件,使这场运动的规模越来越大,一发而不可收。北京当局不知所措,既不愿意答应港人要求这场运动的始作俑者林郑特首辞职,也不答应直选,又在恫吓威吓之余,仍然下不定决心,出兵毁灭这座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与他们自身利益也与密不可分的香港?现在,当局似乎找到了一个比较容易的靶子,用一个“港独与美国颠覆专家密会”的现场描述转移大陆人视线,激起他们的愤怒。
这件事发生后,北京周四大做文章,指责美国干预香港事务,王毅外长都发话了,表示不满。美国则反驳中方“骚扰”美国女外交官的姿态比较“流氓”,在美国当局看来,他们的外交官只是在正常工作。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对媒体表示,把女外交官的一些私人信息抖露出来,把家庭照片,孩子的名字公布出来,只有流氓政权才这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是不会这样做的。发言人补充,他们这是骚扰我们的女外交官,不可接受。
香港属于中国毫无疑问,但香港是一座国际城市,西方国家都有外交派出机构,加之跨国集团,全球媒体,香港的一举一动都在世人眼皮底下,这可能是北京感到难办的原因,北京大约希望外国机构对香港发生的事视而不见?
自家的事还要自家来解决,当局应该抱着诚意,倾听示威者的诉求,早日化解香港危机乃为上策,到处找黑手,深挖港独分子于事无补。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