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孩子一生的 不是学习成绩(组图)
蔡元培: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曾说过,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他认为一个孩子,在人格方面要能正常和谐的发展,生理、心理、道德、社会各要素也必须统一、平衡、协调,这样在思想上才不会成为“缺胳膊少腿”的人。
但在许多中国父母心里,“成绩”就是孩子的一切,更是免死金牌。
有个人的孩子,才刚读高中,就跟着社会人士抽烟喝酒。
朋友劝这孩子的父母要好好管教小孩,谁知父母却说:“他成绩好,考试每次都是班级前三,偶尔放松一下我们也不太敢管。”
终于有一天,这个孩子因为时常出入“溜冰”场所,染上了毒瘾,被送进了少管所。
许多中国父母就像这样,只要一谈到教育,下一句话就会跟“成绩”挂勾。
我们常常在孩子两三岁时,就开始让他们背唐诗,四五岁就赶着去学英语,上了小学就帮他们安排好家教,再大一点就帮他们挑好辅导班。
除此之外,我们更动辄要求孩子成绩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考上名校,只有这样,才是“好孩子”,也才会有“好未来”。
或许在我们的要求下,孩子如我们所愿成绩优异,考了名校,也拿到了令人称羡的学位,甚至还多才多艺。
但是取而代之的,是孩子的个性可能变得冷漠自私、偏执分裂、暴躁易怒、没担当、不懂事,活脱脱像个社会边缘人,人格修养一点也不健全。
哪天如果某件事情触发了孩子的痛点,那么迎来的,很可能就是一场无法预估的灾难。
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南方医科大学杀人事件中,哪个孩子成绩不好?
但是他们成绩再好,当他们做出这种天怒人怨的事时,再回头审视他们当时的“成绩”,有用吗?
在社会上,检验一个人的最终标准,从来不是学校里的分数和排名。
俞敏洪曾说:“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
当一个孩子人格修养有严重缺陷时,即使外表再完美,灵魂也是扭曲变异的。
在社会上,检验一个人的最终标准,从来不是学校里的分数和排名。(以上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网络流传这么一则故事:
有个农村家庭,五代人都是务农维生,好不容易有个孩子考上大学,这是能让他们感到在邻里间扬眉吐气的事情。
只是当孩子进入大学后,60多岁的老父亲忽然发现,迎面而来的一切,都和自己想得不一样。
整整一个学期,儿子打了三通电话回家,而且每次的内容都很简单——要钱。
这个父亲已经60多岁了,为了让孩子能在大学安心读书,依然拖着老迈的身躯,在工地上搬砖、浇水泥。年迈的母亲则整天帮别人带孩子,一天酬劳是5块钱。就为了满足儿子在大学的一切开销。
直到一年冬天,儿子开始频繁地往家里打电话,每次张口就要五六千。
负荷不了的父亲,这时才感到纳闷,怎么上个大学,钱却越花越凶。
后来讬人打听后才发现,儿子在学校交了个女朋友,动辄会送她各种名贵礼物不说,吃饭还要上档次的饭店,饮料只喝星巴克,还总是出入快捷酒店……日子过得很快活。
而最让父母感到崩溃的,是儿子回家拿出下学期的学费缴费通知单时,竟然还篡改了费用,想从父母身上多拿点钱。
面对这残酷的事实,老泪纵横的父亲悲伤说道:“我的儿子,以前那么好的成绩,怎么在大学里连点良心都没学到呢?”
美国知名的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曾对各界名人进行了一次广泛的调查,然后他发现一个共通的结果: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靠他们卓越的专业技能,剩下85%靠的是崇高的人格修养。
如果把孩子当做一棵树,健全的人格品质就像是深埋于地的根。只有根扎得够深够牢靠,树才能长得枝繁叶茂。而学业成绩,不过是树上的一颗果实而已,并不代表全部。
如果根坏死了,那么这棵树又能存活多久?
想给孩子更好更健全的未来,就好好培养他们的人格修养吧,否则成绩再好,到头来也往往只落得一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