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外储增长外汇占款骤降:如何解读?(图)
外汇储备与外汇占款数据的背离预示着怎样的危机?(图片来源:VCG/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9年7月18日讯】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19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192亿美元,较5月末上升182亿美元,升幅为0.6%,两连增。
而7月15日,中国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6月末,外汇占款环比下降61.92亿,连续11个月下降。更值得关注的是,6月外汇占款单月下降额为1-5月累计总额的2.26倍,环比暴增567%,打破了前五月的平稳迹象。
一 数据背离的形成
外汇占款,主要由央行买卖外汇导致变动。外汇储备,则由央行买卖外汇,以及外储资产估价导致变动。两个口径逆向的变动,只能是受外储资产估价上升所致。
这可以从外储资产构成中发现端倪:
1)5月底,美元指数收97.7592,6月底收于96.1618,约下跌1.63%。中国外储中非美资产约占1/3,大约带动外储资产名义价值上涨0.54%。
2)5月底,10年美债受益率2.159%,6月底至2.007%,带动1.1万亿的美债资产价格有所上升。
央行买卖导致外汇行为导致了外储实际存量下滑,但外储名义价值增长大于央行买卖外汇所导致的存量减少,导致了两个数据的背离。
二 外汇占款为何突然下降?
2018年,商业银行结售汇逆差数据,影响央行外汇占款同步变动率约为60%。
2019年1-4月,银行结售汇逆差1345亿,仅影响外汇占款下降16亿,同步变动率突然暴跌至1.19%。这等于将外储压力转嫁给银行消化,商业银行显然难以长期承受这种压力积累。
结果只能是:
1)加强结汇,减少售汇,消减结售汇逆差。
今年1-4月银行结售汇逆差1345亿,至1-5月下降至919.87亿,其中代客结售汇中经常项(包含货物贸易和服务)逆差995亿,仍在增加。
虽然参考海关数据经常项顺差大幅增长,但海关数据不代表必然发生了真实结售汇,其中存在货物出口却不将外汇汇回的可能性,区别差异使得以银行结售汇数据来看更为真实,参考银行结售汇数据来看,2019年中国经常项逆差比较明显。
但中国通过扩大金融开放,并加快金融项结汇,一定程度上消减了银行结售汇逆差。银行代客结售汇中资本与金融项顺差624亿。其中,五月单月资本与金融项结汇顺差就增加325亿美元,占总数的52%。
2)商业银行结售汇逆差压力向央行传导。
六月份外汇占款下降额突然暴增,显示商业银行结售汇逆差虽有所缓解,但累积压力逐渐难以自行消化,开始向央行传导,但距离正常尚有差距。如果以2018年为标准,按同步传导率60%来计算的话,1-5月外汇占款应下降551亿,而央行外汇占款项1-5月实际下降27.42亿,差距超20倍。
在维持外储3万亿红线的问题上,伴随着外储安全干预能力渐至边际,香港作为第一重防火墙、商业银行作为第二重防火墙逐渐都难以负荷压力。
这将带来以下影响:
1)港美利差倒挂对内地影响的直接化,对中港利差倒挂做出了限制,间接限制了内地利率的下滑.
2)商业银行结售汇逆差难以自行消化,出现加速向央行外汇占款项传导的迹象。这或导致央行被迫卖出外汇,来核平之前商业银行积累的逆差,将导致外汇占款的加速下行,带动影响外汇占款下滑,基础货币收缩,外储下滑。
外储、外汇占款双下滑现象或将重归。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