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流芳 信誉可赢得民心 善为国者 不欺其民

【原文】

臣(司马)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欺其邻国,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

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资治通鉴•周纪二显王十年》

【说明】

纪元前359年,秦孝公的丞相商鞅,对秦国的政治提出了一整套改革方案,并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商鞅在进行变法之前,为了取信于天下,便下令立三丈木杆于南门,有移到北门者,赏给五十金,百姓大多难以置信,后来果然有人将木杆移放到北门,商鞅就立即予以兑现,而后推行新令。十年之后,秦国大治。

以上这段评论,是司马光针对如何治理国家,所发出的深切认知和感慨。

【注释】

霸者——指强大的诸侯国。

药-----医治。

亡一一指失去,丢失。

曹沫之盟——曹沫持匕首,劫持齐桓公归还对鲁国的侵地,齐桓公当场应允,而后虽然后悔,但毕竟没有失诺。

伐原——晋文公攻打原国。包围后下令:“三日不降,自收其兵。”正当收兵之时,间谍来报:“原国支持不住,将要出降。”军吏们请求等待。晋文公说;“得原国而失信天下,失去的就太多了。”在晋文公退兵一舍(三十里)后,原国自动出降。

虞——预先约好。魏文侯预先约好与人射猎,将到约定时间时,他正处于宴乐酒兴,天又下着大雨。这时,他毅然离席赴约。

粹白一一纯白。指完全一样。

刻薄一一指严刑峻法。

畜——此处同蓄,指积聚。

【译文】

臣,司马光评论道:信用,是国君至关重要的法宝。国家的维护在于人民,人民的维护在于信用,没有信用便无法使唤人民,没有人民就无法守卫国家。所以,古代的君王,不失信于全国,强大的国家,不欺侮四周的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自己的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自己的亲朋。

不善于治国、治家的人,则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欺骗自己的邻国,欺骗自己的百姓,甚至欺骗自已的兄弟和父子。上边不相信下边,下边不相信上边,上下离心离德,以至于失败。所获得的好处,不能医治所造成的伤痕;所得到的,不能弥补所失去的。怎么不令人叹惜呢?

从前,齐桓公不肯违背在曹沫劫持下的承诺;晋文公不贪图继续攻打原国的利益;魏文侯不放弃与他人预先约好的会猎时间;秦孝公不废除商鞅移动木杆就赏金五十的命令。这四位君王所做的、尽管各不相同,其中商鞅尤其以刻薄著称,而且当时又处于战乱之世,天下大都趋于使用诈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尚且不敢忘掉以信用争取人民,又何况那些是经统一了全国的为政者呢!

(事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精华》)

本文留言

作者庄敬整理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